胎动不安是指妊娠期出现腰酸腹痛,胎动下坠,或阴道少量流血者,又称“胎气不安”。类似于西医的先兆流产、先兆早产。若胎动不安病情发展以致流产者,称为“堕胎”或“小产”。若妊娠在12周以内,胎儿未成形而自然殒堕者,称为“堕胎;若妊娠12~28周内,胎儿已成形而自然殒堕者,称为“小产”。病机关键是冲任气血失调,胎元不固。常见有肾虚、气虚、血虚、血热、外伤和症瘕伤胎等。本病应在诊察胎儿状况的基础上,确定安胎还是去胎,安胎以补肾固冲为要;若经治疗后腰酸、腹痛加重,阴道流血增多以致胎堕难留者,又当去胎益母。
【病案举例】
1.徐某,女,26岁,工人,1996年7年3日就诊,停经2个月余,呕恶、择食、懒动,颜面及下肢浮肿,腰酸痛下坠,阴道少量流血,小便短少,大便稀,舌质淡苔薄白,脉缓而滑,妊娠试验阳性,既往流产2次,诊为胎动不安。
辨证:脾肾阳虚,胎元不固。
治法:益气养血,健脾固肾。
处方:当归芍药散加减。
当归12g、白术9g、白芍9g、云苓9g、泽泻6g、菟丝子15g,苎麻根12g、川断12g、女贞子20g、旱莲草15g、炒杜仲9g,3剂,水煎,日1剂,晚分2次服。
1996年7月6日复诊,腰痛减轻,阴道流血减少,纳食二便正常,仍守上方续服3剂,继服寿胎丸,随访足月分娩。
按:患者胎动不安,伴有颜面及下肢浮肿,腰酸痛下坠,为脾肾阳虚、胎元不固之证,治宜益气养血,健脾固肾。予当归芍药散加减,增女贞子、菟丝子、旱莲草、杜仲、续断以补肾固胎,配苎麻根以止血安胎,诸药合用,补脾肾固胎元,而胎自安。
2.沈某,26岁。2003年9月25日诊。停经52天,左下腹胀痛1个月余,早孕反应明显,妊娠试验(+),B超检查见宫内2.9cm×1.3cm妊娠囊和胎心管搏动,无阴道出血。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治法:和血健脾,益肾安胎。方剂:当归芍药散合寿胎丸加减:当归5g,白芍、桑寄生各15g,白术、苏梗、茯苓、泽泻各10g,菟丝子、杜仲、续断各12g,砂仁(冲)、川芎各4g,葱白4条,4剂。二诊:偶有两侧少腹疼痛,腰酸,带下。舌脉如上。守上方去苏梗、葱白,加怀山药15g,5剂而愈。
按:马氏认为对于轻症的妊娠腹痛或妊娠腰痛,单用当归芍药散合寿胎丸即可。其中当归芍药散各种药物的比例归:芍:苓:术:泻:芎为3:16:4:4:8:3,大剂白芍与小剂归、芎配伍即可养血止痛,又可防归芎动血之弊。案中在原方增砂仁、苏梗理气安胎,配葱白以通阳散寒,共奏和血健脾,益肾安胎之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