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与归经】辛、苦,凉。归胃、大肠、肝经。
【功触与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行瘀。用于肠痈、肺痈及疮痈肿毒,实热瘀滞所致的胸腹疼痛,产后瘀滞腹痛等症。
【外用药效】败酱草所含败酱烯和异败酱烯有抑菌作用; 败酱草有抑制脂多糖(LPS) 刺激枯否细胞(KC)分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增加KC分泌前列腺素E 2(PGE 2) 作用。
【现代临床外用】
1.输液所致静脉炎将新鲜败酱草洗净,取100克捣烂,另加冰片2克并拌均匀。敷于患处,其敷的厚度约0.5厘米为最佳,上盖一层纱布并加软薄膜,以防水分蒸发而降低疗效,每天敷药1次,一般患者只需敷3~5次,重症患者需多敷几次,直至痊愈为止。
2.新生儿毒性红斑用败酱草50克,加水3000毫升,熬沸5分钟后将药液滤入婴儿洗澡用小浴盆内,加水使药液温度至正常洗澡温度,以常规洗澡方法将患儿浸泡至药液内,头面部可用浸有药液的小毛巾湿敷,浸泡5分钟后,常规洗澡擦干,每日1次,重度每日可2次,连续3天,对有脓疱疹发生者,洗澡擦干后涂以百多邦软膏;脓疱疹直径>0.3厘米,用聚维酮碘局部消毒,无菌小针头挑破,无菌棉签清除脓液后涂百多邦软膏。
3.痱毒用败酱草30克,加水2000~3000毫升,浸泡30分钟后煎沸10分钟,滤出药液洗浴患处,自上而下反复浸洗2~3次,每次10~20分钟。水温一般以皮肤感觉舒适为宜。1剂药可反复煎洗使用1~2天。
4.扁平疣取败酱草、木贼、香附各30克,加水浓煎,用药棉每日蘸洗数次,每次3~5分钟。10天后,疣体逐渐脱落,15日后停止用药,1个月左右扁平疣基本消失。
5.治疗早期肛旁炎鲜全草100~150克,清凉开水洗净,捣烂后外敷,效果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