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白花败酱的干燥全草,.主产于四川、河北、河南、东北三省等地。夏、秋二季采收,全株拔起,除去泥沙,洗净,阴干或晒干。切段,生用。取败酱草,置锅内,用中火炒至黑色,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星,取出,凉透,制成败酱草炭。败酱草的性味辛、苦,微寒,归胃、大肠、肝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肠痈肺痈、疮疡肿毒、小儿咳喘、肝热目赤肿痛、赤白痢疾、产后瘀阻腹痛等病症。内服:煎汤,6~15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患处。
【药理及作用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败酱草具有镇静的作用:曾报道,东北生产的黄芪败酱具有镇静的作用,并认为其中所含有的皂苷为其有效成分。近年进一步研究证实黄花败酱的乙醇浸膏或挥发油口服时,对小鼠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并且能增强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蒸去挥发油的药渣浸膏和总皂苷均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研究表明:在挥发油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败酱烯和异败酱烯,而异戊酸不具有镇静作用。败酱草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败酱浸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白花败酱全草的水煎液在鸡胚内对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不明显,但对肝炎病毒具有抑制作用,能促进肝细胞再生,防止肝细胞变性。该作用可能与其所含有的墩果酸有关,但值得进一步探讨。败酱根热水提取物500wg/ml对人子宫颈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细胞反而有促进其增殖的作用。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败酱草及其制剂治疗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胰腺炎、急性盆腔炎、慢性结肠炎、急性阑尾炎等,外敷时则可治疗肛裂、术后肛门水肿、肛周脓肿和化脓性皮炎等病症。
【不良反应与副作用】动物实验研究表明:给小鼠灌服黄花败酱干浸膏24g(生药)/KG;48小时后,未见小鼠有不良反应。黄花龙芽精分别以320MG/KG、600MG/KG、1200MG/KG,即分别相当于人体用量的400、700和1500倍,,喂饲小鼠7日,未见小鼠有异常反应。使用黄花败酱醇浸膏30g/kg,灌服,对小鼠有轻度呼吸抑制和致泻作用。临床中使用败酱草时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
1.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据报道,个别病人服用黄花败酱后,有口干、食欲不振、胃部不适、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2.对血液的影响:长期大剂量的服用败酱草,易引起暂时性的白细胞减少。但一般在停药一周后会恢复正常。
【防范措施与禁忌】
1.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有消化系统疾病或者白细胞减少的患者尽可能不用或换用具有类似功效的其他中药,避免病情加重;久病胃虚脾弱,泄泻不食之症,以及一切虚寒下脱之疾,忌用败酱草。
2.严格掌握剂量,依据病情及个体剂量化,禁止超剂量应用。败酱草的用量应依病情变化、个体差异而定,但最大量不可超过15克,且不宜久服。
3.如出现口干、胃部不适或者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停药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需长期使用败酱草及其制剂时,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