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歌诀】败酱微寒,善治肠痈,解毒行瘀,止痛排脓。
【评注】败酱草性微寒,具有清热解毒、祛瘀止痛的作用,以排脓祛瘀见长,常用治肠痈、痈疽肿毒、毒蛇咬伤以及痢疾、瘀滞腹痛等。
败酱草为败酱科草本植物黄花败酱或白花败酱的全草。味辛、苦,性微寒。归肝、大肠、胃经。功能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本品清热解毒和活血止痛作用均与大血藤相似,亦为治疗肠痈的要药,并可用治肺痈及皮肤疮痈肿痛。本品活血止痛不及大血藤,但清热解毒之力过之,且尤长于排脓消痈,用治肠痈脓成或脓未成者均可。活血止痛之功除有助于消痈止痛以外,亦可用于瘀血阻滞所引起的妇女月经失调、痛经及产后恶露不止、产后腹痛、腰痛等瘀滞证。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黄花败酱含齐墩果酸及常春藤皂苷元、皂苷、挥发油、生物碱、鞣质等成分。白花败酱含白花败酱苷、番木鳖苷和莫诺苷。此外尚含少量挥发油。
2.药理作用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病毒、镇静、促进肝细胞再生、防止肝细胞变性、改善肝功能、保肝等作用。
【应用】
1.肠痈腹痛,痈肿疮毒本品辛散苦泄寒凉,清热解毒,可用治热毒炽盛之痈肿疮毒;主入大肠经,又善消痈排脓、活血止痛,为治肠痈要药,尤宜于肠痈脓已成者,如薏苡附子败酱散。2.瘀滞腹痛本品辛行可破血行瘀、通经止痛,用治瘀血阻滞之产后腹痛、痛经等。
【用法用量】煎服,6~15g,鲜品酌加。脾胃虚弱,食少泄泻者忌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