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白花败酱的全草。黄花败酱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白花败酱主要产于四川、江西等地。夏秋季采收。以干燥、叶多、完整色绿、无杂质者为佳。
【处方用名】败酱草。
【性味归经】性微寒,味苦、辛。归大肠、胃、肝经。
【功效与主治】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主治肠痈,肺痈,外痈,瘀阻腹痛等。
【禁忌与不适宜人群】
1.脾胃虚弱,食少泄泻者忌服。
2.气血不足,无实热瘀滞者忌用。
3.一切虚寒下脱之疾者忌用。
【临证应用注意事项】
1.有报道称,个别人服用黄花败酱后,出现口干、胃部不适等不良反应,停药后可恢复正常。
2.大剂量(每日30克以上)服用,可能会引起头晕、恶心和白细胞暂时性减少等不良反应,故出现脾功能亢进,白细胞总数低于2.8×109/升时则禁用。
3.败酱草长期服用,有损伤脾胃之弊,久病胃虚脾弱,泄泻不食,一切虚寒下脫之疾患者,忌久服单味药。
4.粒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者,忌多量、久服败酱草。
5.本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故婴幼儿及老年患者忌大量长期服用。
6.对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尽可能不用或换用具有类似功效的其他中药,避免病情加重。
【用量用法】一般用量6~15克,水煎服。外用适量。
【临证用药体会】败酱草以排脓祛瘀见长,不仅是肠痈、肺痈之要药,亦为疮痈肿毒常用之品。若用于治疗产后瘀滞腹痛,可与当归、白芍、续断、川芎、红花、山楂等配伍;若用于治疗产后腰痛,可与当归、川芎、白芍、续断配伍。败酱草擅走血分,行血脉,调气血,破瘀血,解气滞,故为肠痈之要药,妇科之良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