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术内容】
①基本方药:茵陈10g,虎杖10g,半枝莲10g,白花蛇舌草10g,女贞子10g,丝瓜络5g,夏枯草15g,败酱草15g,黄芪30g,木香5g,五味子10g,白术15g。②随症加减:肝胆湿热型加龙胆草10g;肝郁脾虚型加柴胡10g,白芍10g,山药10g;瘀血阻络型加香附10g,丹参10g;肝肾阴虚型加生地10g,麦冬10g。③用法:中药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口服苦参素胶囊0.12g(江苏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日3次。
【临床疗效】
治疗75例,基本治愈0例,完全应答31例,部分应答39例,无应答5例,总有效率为93.3%。
【治验点评】
2005年12月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联合制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治疗慢性乙肝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HBV, 减少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抗病毒是关键。本文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式治疗后疗效确切,肝功能改善明显,抑制乙肝病毒也有较好疗效,且治疗后患者无不良反应。氧化苦参碱是苦参素中最主要成分,临床对氧化苦参碱药理研究报道颇多,基本有如下几点:①抗病毒作用。苦参碱被人体巨噬细胞吸收后调节抗体的免疫功能,中和或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同时能诱发自细胞释放干扰素抑制病毒的复制,从而减轻肝损害的程度。②保肝作用。可改善肝细胞功能和抗纤维化。③免疫作用。氧化苦参碱是一种双向免疫调节剂,它在低浓度时可刺激淋巴细胞增殖,高浓度时则抑制之,但总的以免疫抑制作用为主。④抗炎作用。氧化苦参碱具有非甾体类药物的特性,它对细胞膜有稳定作用,对溶酶体膜也有稳定作用,从而减少炎症介质释放。中医认为乙型肝炎属于中医的肝郁、胁痛、黄疸、温疫、积聚范畴,病因当以疫毒为本,瘀滞为基本病机,以传染为途径,故病理基础是肝、脾、肾三脏阴阳失调,邪气壅结,湿热困阻气滞血瘀。治疗原则以解毒、行气、化瘀为主,结合病情演变进行辨证施治,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病毒,改善肝脏血液循环,抗肝脏纤维化,促进肝细胞修复。笔者治疗乙肝的基本方中茵陈、虎杖、夏枯草、败酱草清热利湿,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黄芪、白术、木香益气健脾,女贞子滋阴益肾,丝瓜络理气通络。根据不同证型可进行加减,主方的药量也可根据病机的侧重不同而增减。现代研究表明,清热解毒药有保护线粒体结构,防止内毒素所引起的过氧化作用;五味子有降酶保护肝细胞膜作用;黄芪、白术能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免疫功能。乙肝病机十分复杂,且变化多端,笔者不愿以此方为定规,应注重随症加减;病、证、法、药结合,充分体现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这是临床取得疗效的关键。只愿本文为引玉之砖,在交流中共同进步。笔者认为,中医药治疗慢性乙肝前景广阔,但须注意慢性乙肝必须以中医辨证论治为根本,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把辨证分型和现代医学的抗病毒治疗紧密结合起来。本文中药辨证联合苦参素治疗乙肝是笔者进行的较有成效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