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芍凉血汤加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与方法、经验

养生之家导读:当代中医专科专病治验精华对十几种重大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那么黄芍凉血汤加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与方法、经验有哪些?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方术内容】

(1)保肝治疗:给予传统保肝、护肝、抗炎、利胆退黄、促进肝细胞再生以及输注白蛋白、血浆等对症、支持综合西医治疗方案。

(2)同时给予自拟的中药煎剂黄芍凉血汤口服。方药组成:大黄20~30g,水牛角30g(先煎),赤芍、牡丹皮、黄芩、龙胆草、败酱草各15g,茵陈蒿、虎杖各30g。随症加减:舌苔厚腻、偏湿重者加砂仁12g(后下),藿香9g(后下);舌质红、热重者加黄连6g,黄柏15g,栀子12g;热陷心包者(肝性脑病)加用安宫牛黄丸口服,每次1粒,每日1~2次;热盛动血者加大水牛角剂量至50~80g,并可酌情选用地榆炭、白茅根等凉血止血药物;水湿内停(腹水)者加用茯苓、猪苓、大腹皮等利水渗湿药物。用法:上述方药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保持大便通畅,3~4次/天;如大便次数过多,大黄同煎无须后下。15天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需再次辨症调护,据症随时调整用药,继续下1个疗程。治疗60天后观察疗效,并对相关指标、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

【临床疗效】

治疗45例,显效10例,有效1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55.6%。

【治验点评】

慢性乙型肝炎归属中医急黄、瘟黄、血证、臌胀、昏厥等范畴。本病系湿热之邪为患,随其在气分、血分、逆上或凝聚于胸腹三焦,可见毒热炽盛,痕血发黄,热人心包,湿浊上扰清明,毒热迫血妄行或血运失统而出血。任何一证均可危及生命。笔者自拟方中运用大剂量大黄通腑泻热,兼有散热结之瘀为主药,予以釜底抽薪。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大黄有加速滞留在肠道内的病原体以及各种肠源性内毒素的排泄,从而减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所致的TNF, IL-1、IL-6等炎性因子对肝细胞的损伤作用,缓解消化道症状,对遏制病变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情的恢复具有积极意义。配以大剂量的凉血解毒药物使气、血分的毒邪得以清解。诸药合用,使三焦、气血湿热毒邪得清,邪去正安,病情有向愈之势。本临床试验观察表明,治疗组在总有效率、降低胆红素、缩短凝血酶原时间及改善肝功能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提示黄芍凉血汤为主综合治疗方法能加速肝炎黄疸消退,消除内毒素血症,减少并发症,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的治愈好转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