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应用】慢性咽炎是指慢性感染所引起的弥漫性咽部病变,多发生于成年人,常伴有其他上呼吸道疾病,常因急性咽炎反复发作,鼻炎、鼻窦炎的脓液刺激咽部,或鼻塞而张口呼吸,均可导致慢性咽炎的发生。以咽部不适,发干、异物感或轻度疼痛、干咳、恶心,咽部充血呈暗红色,咽后壁可见淋巴滤泡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慢性咽炎患者,因咽分泌物增多,故常有清嗓动作,吐白色痰液。中医辨证可分为四型:虚火上炎证,肺脾气虚证,痰热证,痰瘀互阻证。
【病案举例】
1.郑某,女,48岁,1992年4月16日初诊。咽部干燥伴隐痛,喉部异物感约3年余。近日晨起干咳作呕,异物感加重,曾经中西药物治疗,无明显疗效。患者体倦乏力,纳食不香,脘腹胀满嗳气,平素性情比较急躁。局部检查:咽部充血呈暗红色扁桃体不肿大,咽后壁有散在性淋巴滤泡增生,发音正常,间接喉镜检查未见异常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细。证属肝气郁结,脾胃失调。治以香砂六君子汤化裁:党参、白术、茯苓、川郁金、沙参、麦冬各10g,香砂仁、佛手、香橼各5g,粉甘草3g。服5剂后自觉咽部症状明显好转,饮食大增。局部检查,基本同前。于原方加射干6g以利咽散结又5剂后自觉症状已基本消失,局部检查咽部充血明显好转,咽后壁淋巴滤泡大部消退。嘱服香砂六君子丸、乌梅煎水代茶,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2.辛某,女,46岁,农民,1987年4月13日初诊。患者声音嘶哑半年余,某医院以清肺胃热利咽喉之法治疗半月,其效不佳,后经五官科喉镜检查,确诊为慢性喉炎,又以抗生素加激素治疗无效刻诊:嘶哑失音,咽干不畅,食少欲呕,脘腹胀痛肠鸣便溏,精神困倦,嗳气,舌淡、苔白腻,脉沉细软。证属脾胃气虚,寒湿滞中,精不上承所致。投香砂六君子汤以益气健脾,养胃调中药用党参、白术、茯苓等各15g,陈皮、砂仁、甘草各9g.3剂。水煎服4月16日复诊,声音清亮,余症好转。效不更方,又投2剂痊愈。
按本病例前医误为热证,而过用苦寒清热及消炎等药,重伤脾胃,导致语音初尚可闻,后则无声。脾胃既虚,运化失职,水谷精微不能上承,咽喉失濡,遂致失音。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健运脾胃,脾胃健,精微四布,咽喉得养,慢喉喑乃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