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阴道炎医案、配方

养生之家导读:阴道炎是阴道黏膜及黏膜下结缔组织的炎症,是妇科门诊常见的疾病。医案是什么?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临床应用】阴道炎是阴道黏膜及黏膜下结缔组织的炎症,是妇科门诊常见的疾病。正常健康妇女,由于解剖学及生物化学特点,阴道对病原体的侵人有自然防御功能,当阴道的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坏,则病原体易于侵入,导致阴道炎症,幼女及绝经后妇女由于雌激素缺乏,阴道上皮菲薄,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阴道pH高达7左右,故阴道抵抗力低下,比青春期及育龄妇女易受感染。

阴道炎临床上以白带的性状发生改变以及外阴瘙痒灼痛为主要临床特点,性交痛也常见,感染累及尿道时,可有尿痛、尿急等症状。常见的阴道炎有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

属中医学“带下”病。带下病多由冲任不固,带脉失约,以致水湿浊液下注而成。外感湿毒,郁而化热,或饮食劳倦,脾虚运化失常,水湿内停,郁久而化热,湿热下注;素体肾气不足,下元亏损,或产后房劳,亦可导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固,遂致带下。其中黄带者为脾经湿热,白带者多属虚寒。临床以脾虚、肾虚及湿热下注引起者为多。

【病案举例】

1.马某,女,34岁,2001年2月15日就诊患者外阴痒伴带下偏多半年,外院诊断“霉菌性阴道炎”等曾内服外用抗霉菌药及中药治疗未见显效,刻诊:外阴痒,带下量多,色黄,纳可,口微甘,饮少,舌质淡胖苔白根腻,脉细缓,证属脾虚湿浊下注。处方:党参12g,炒白术9g,茯苓15g,法半夏9g,陈皮9g,广木香9g,泽兰、泽泻各9g,炒荆芥9g,赤芍药、白芍药各12g,每日1剂,水煎服,共7剂。药后阴痒明显改善。守方14剂,病告痊愈。

按如《傅青主女科》云“夫带下俱是湿症”,本例患者因脾虚运化失职,水湿内停,留注阴部,久治不愈,湿瘀交阻,血燥化风,故用香砂六君子汤健脾化湿,佐以活血利水祛风,使湿去血行而阴痒自除。

2.许某,18岁,学生。半年来白带较多质清色淡黄如涕,臭气不甚,连绵不断,外阴瘙痒。白带检查:念珠菌(+),诊断为“霉菌性阴道炎”。因患者是未婚学生,羞于治疗,后经班主任介绍于我。就诊时患者自诉头晕神疲,胸闷纳少,大便时溏1年多。望其面色苍白,舌质淡,苔白,脉滑细。辨为脾虚不能化湿,湿浊下注。治宜健脾升阳,除湿杀虫止痒。处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党参15g,炒白术12g,淮山药20g,茯苓12g,陈皮5g,苍术10g,车前子10g,百部10g,柴胡5g,升麻3g,香附6g,黄柏5g,连服3剂。外用百部20g,苦参30g,藿香15g,朴硝15g,黄柏30g,3剂,每日1剂煎水外洗,再诊时喜告白带大减,诸症也随之好转,嘱按原方内服与外洗3天,病告痊愈。

按《傅青主女科》云:“夫带下俱是湿症,而以带为名者,因带脉不能约束而有此病,故以名之。”可见带下病虽病因多端,但以湿为多见,且与带脉失其约束密切相关。综带下病的临床表现,常可分为脾虚带下,肾虚带下及湿毒带下几种,本病属于脾虚湿注为主夹有感染湿毒霉菌,故治法以健脾益气除湿止带治其本,因湿毒化热不甚,故再局部用药外洗,清热解毒,杀虫止痒治其标,内外并治,标本兼顾,药证相符,故病告痊愈。

养生专题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
通天达地汤解表清里,疏散风热。用于外感发热。那么,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