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方配方组成】葶苈10克,大枣12枚。
【用法】先以水300毫升煎大枣,取200毫升放入葶苈子,煎取100毫升顿服。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常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喘息及反复发作。慢支多见于老年人,病程缠绵,迁延不愈。病发初始症状轻微,如吸烟、接触有害气体、过度劳累、气候变化或变冷感冒后,则引起急性发作或加重,或由上呼吸道感染日久不愈,演变发展为慢支,到夏天转暖时多可自愈。慢支可分为单纯型和喘息型两型。单纯型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而喘息型除有咳嗽、咳痰外,尚有喘息并伴有哮鸣、喘鸣,且在阵咳时加剧,睡眠时明显。慢支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其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及呼吸功能检查来确诊。
慢支属于中医“喘证”、“咳嗽”范畴,有实喘、虚喘之分。过敏性哮喘属中医学“哮证”范畴,其发生乃宿痰内伏于肺,复加外感或吸入花粉、烟尘等影响了肺气宣降,津液凝聚,痰浊内蕴,气道受阻致肺气上逆。主症为咳喘痰鸣,难以平卧,常因闻及异味而加重,辨证痰浊壅肺者,可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治疗。
(1)根据《山东中医杂志》1998,(4):171,于青云报道: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治疗咳喘反复发作患者1例。处方:葶苈子24克,大枣12克,党参30克,黄芪24克,丹参24克,防己20克,桑白皮15克,黄芩15克,鱼腥草30克,浙贝母12克,当归15克,茯苓24克。水煎服,每日1剂。服15剂后,诸症缓解。
(2)根据《中国民间疗法》2002,(6):13,吴国伟报道:运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化裁治疗因外感所致久咳者133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治疗结果:痰湿型47例中治愈37例,有效8例,无效2例;痰热型38例中治愈28例,有效8例,无效2例;燥热型33例中治愈27例,有效6例;气阴不足型15例中,治愈12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处方:葶苈子10~30克,大枣5~12枚。加减:痰湿型,加干姜9克,细辛3克,法半夏12克;痰热型,加胆南星12克,黄芩15克,川贝12克,全瓜蒌15克;燥热型,加麦冬12克,天冬12克,北沙参15克;气阴不足型,加太子参12克,麦冬12克,五味子9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6日为1个疗程。
(3)根据《山东中医杂志1998,(4):171,于青云报道:运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化裁治疗反复憋喘10年余患者1例。处方:葶苈子15克,大枣10克,桂枝6克,白芍12克,麻黄6克,干姜9克,细辛2克,五味子9克,半夏9克,甘草6克,蝉蜕12克,僵蚕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服5剂后,憋喘明显减轻。连服10剂,症状完全缓解。随访2年未复发。
(4)根据《甘肃中医》1996,(1):29,刘锋报道:运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68例。结果:平均治疗天数为5天,其中治愈49例,占72.7%;有效14例,占20.6%;无效5例,占7.4%。总有效率为93.2%。处方:葶苈子3~10克,大枣2~3枚。加减:以上方为基本方,无论风寒束肺、风热犯肺、痰热壅肺、痰饮射肺,均用上方加味。风寒束肺者,合三拗汤加减;风热犯肺轻证者,合银翘散或桑菊饮加减;风热犯肺重证者,合麻杏石甘汤或贝母瓜蒌散加减;痰热壅肺者,合涤痰汤加减;痰饮射肺者,合苓桂术甘汤加减。每日1剂,用温水先泡5~10分钟后煎10~15分钟,滤出温服,较大儿童每日3次,每次50毫升左右,婴幼儿少量多次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