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肾气丸加减治慢性支气管炎医案、配方

养生之家导读:金匮肾气丸加减治这种疾病的医案、配方各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是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或伴有喘息,每年发作持续3个月以上(或发病累计至少3个月),并连续2年以上。排除心肺及其他疾病引起的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如肺结核、尘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心脏病,即可作出诊断。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为特点。

【病案举例】

1.石某,男,72岁,退休干部。喘憋、不能平卧1个月。

患者1个月前因感冒后咳嗽,吐少许白痰,活动时气短,胸闷,左侧胸痛,双肺听诊呼吸音粗,右肺可闻及少许中小水泡音。心率80次/分,律整,未闻及器质性杂音。X线胸透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低电压,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既往患慢性支气管炎多年,7年前曾患中风,经住院治疗遗有左侧肢体活动不灵,言语不清,舌质淡红,苔黄厚而腻,脉左沉微,右沉细,右大于左。辨证:属肾不纳气之虚喘。治宜补肾纳气,缓急平喘,佐以疏肝解郁。治以金匮肾气丸加减:熟地黄25g,山药12g,山茱萸12g,牡丹皮10g,泽泻10g,茯苓10g,肉桂3g,制附子10g,黄芪30g,当归10g,炙麻黄3g,炒地龙6g,川楝子10g,甘草6g水煎服,日1剂。服药2剂后,喘憋明显减轻。原方去川楝子,续服2剂。前方稍事加减共服29剂,喘憋基本痊愈。续服金匮肾气丸,每服1丸,日2次,以巩固疗效。

2.张某,女,68岁,1991年11月7日初诊。素有咳喘痼疾,10年前曾在某医院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近日因天冷感寒,咳喘复发,已月余,曾在他院治疗,给予羚羊清肺丸、通宣理肺丸、香砂六君子丸,无明显效果。症状:咳嗽频作,气怯音低,呼多吸少,难以接续。动则喘甚,以深吸为快,夜不能平卧,其人形瘦神疲,汗出肢冷面青,舌质淡,脉沉细。症状分析:喘促日久,形瘦神疲,为病深及肾。呼多吸少难以接续,气怯音低,动则喘甚,属肾气虚弱,下元不固,肾不纳气所致。汗出为卫处阳气不固,肢冷面青为阳虚,阳气不能温养于外舌质淡,脉沉细均为阳气衰弱之征。方药:制附子6g,紫肉桂6g,熟地黄6g,怀山药6g,盐泽泻6g,粉丹皮6g,云茯苓6g,山萸肉6g服药5剂后,咳嗽喘促减轻,面色转为红润,夜晚睡觉较前能平卧。但仍有气短,夜寐不安,食纳欠佳之症,继以上方加党参10g五味子6g,以补气敛肺定喘,6剂后息喘平,夜能平卧,饮食转佳,再以上方6剂巩固疗效。经两月后追访病人未再复发,安然越冬。1年后经追访病人再未复发。5

3.李某,男,52岁,工人,于1990年11月20日入院。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6年余,平时病情稳定,每年冬季遇冷则咳喘,常服氨茶碱、螺旋霉素、甘草片等。12天前受凉旧病复发,服用上药无效。入院时,咳嗽连声,咯痰量多色白,甚则喘息汗出,时有心慌气短,不思饮食,舌质淡暗,苔白腻,脉细数。体检:T36.8℃.R28次/分,P112次/分,BP14/11kPa,神清,精神差,口唇紫绀,桶状胸,双肺可闻及湿啰音,以左肺为著;心率112次/分,律齐,心音遥远;双下肢轻度浮肿。胸透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合并感染。血常规:WBC9.410°/L,N86%.L32%。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合并感染,肺心病。中医诊断:咳嗽。证属肺肾气虚,痰湿壅滞。治以补肾纳气,化痰止咳为法。金匮肾气丸加味:云苓15g,丹皮15g,泽泻15g,山药20g,山萸肉20g,生地15g,桂枝6g,附子5g,清半夏15g杏仁6g,水煎服,日1剂。服5剂后,咳嗽减轻,咯痰减少,心悸、气短消失。效不更方,再进5剂,诸症消失,病愈出院。嘱继服金匮肾气丸1个月,随访2年未复发.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以“咳”“喘”“痰”“炎”为主要临床表现,有反复发作的特点,病变后期累及心脏发生肺气肿、肺心病。根据其表现特点属中医“咳嗽”“痰饮”范畴初病在肺,因为病情缠绵,肺病日久伤及肾元,或表现阴虚痰燥,或阳虚饮伏,或阴阳二虚,肾气不足。金匮肾气丸正是后者的有效方剂,古人有肺主气之呼,肾主气之纳。肾虚则摄纳无权气不归元,阴阳不相顺接。方中生地、山萸肉滋肾水;附子、桂枝壮肾阳,是于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使肾气充足,咳喘自平。茯苓、泽泻、山药、清半夏化痰祛湿,健脾和胃,使肺部痰湿之邪易化,痰无滋生之地,肺之宣肃正常。丹皮活血清热以为佐,使温不过热,补不致塞。诸药合用,使痰湿得消,肾气得固,肺肾俱健,咳喘自愈。

养生专题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
通天达地汤解表清里,疏散风热。用于外感发热。那么,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