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男性性功能减退
男性阳虚多数会出现性功能减退的情况,有的在三十多岁就出现阳痿、早泄等,伴有易于疲劳、腰膝酸软、精力不足、脱发、失眠等征象。男性阳痿,除湿热型,即前列腺炎引起之外,多数属于肾阳虚所致。
4.生斑
阳虚导致寒邪内盛,影响血液的运行,有的表现为面色晦黯、青灰,有的表现为下眼睑发黑,有的在两颧、眼睑周围、口角部出现点状或片状褐斑等,这些均是体内阴寒盛、气血瘀滞的外在征象。此类患者,有的已经伴有痛经等经水状况的改变,有的则将出现此类症状。
5.腰背酸痛、发凉
“黄帝内经”认为“腰为肾之府”,腰的感觉是判断肾阳充足与否的风向标,大多数肾阳虚患者都会有腰痛欲折、腰部酸软或腰部发凉的症状,女性月经期这些症状尤为明显。
背部是人体阳经汇聚的部位,统率人体阳气的督脉就行于背部脊柱之内,足太阳经也分布在脊柱两侧。同时,人体从部位上分阴阳,上为阳,下为阴,背为阳,腹为阴。因此,背部是集中体现人体阳气状况的部位。如果一个人背部发凉,是阳气开始亏虚的表现;如果背部如负冰块一样,或夜间背上冷汗淋漓,则是阳气已经大虚的征象,出现这些症状,往往身体已经出现了很多部位的寒证,如胃痛、手足关节疼痛、心悸、失眠等。
6.全身小骨疼痛
当阳气虚,不能温养周身时,还容易出现四肢小关节的疼痛,这种疼痛表现为平时有轻度症状,在触及冷水或天气寒冷后加重,但西医血象相关检查并无阳性发现。
以上征象,如果有其中的一项,就已经代表阳气不足,阴寒内盛;如果出现两项以上,说明阳气已经大虚,需要进行一定的养护或治疗了。
7.失眠、烦躁或嗜睡
人体阳气的正常循环,是白天行于表、行于经,晚上行于里、行于五脏。行于表则人精神爽慧,精力充沛;行于脏则人进入睡眠状态。如果阳气极度虚弱,不能维系正常的循行,就会表现出白天精神萎顿、疲惫,晚间烦躁不安、难以入睡。因此,如果在失眠伴随手足发凉等症状,常是阳气极度亏虚的表现。若以阴虚或实热证治疗,则病情越发严重。
8.过敏性鼻炎甚至哮喘
很多人阳虚的症状是以过敏性鼻炎表现出来的,这些人在早晨起床后一开窗,或一出门,或天气稍有变凉,只要吹一下凉风就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鼻塞、打喷嚏、流清涕等,有的会发展为慢性病变,如鼻翼肥厚、息肉内生等,严重的还可能发展成哮喘。
西医过敏原检查,有的能检测出过敏物质,有的则没有明显的过敏物质,但总的结论是:没办法治疗。这种过敏性鼻炎,实际上是人体阳气虚的表现之一,具体是肺阳虚所致,因为肺开窍于鼻。通过温补肺阳,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
9.神经性头痛
“黄帝内经”曰“清阳出上窍”,指的是依靠阳气的温养,头面七窍才能目能视物,耳能听声,思维敏捷,头目清醒。当阳气虚,不能温养头目时,阴浊之气就像天空中的阴霾一样充斥人体,人就会昏沉不清,甚则出现头痛的症状。这种阳虚性头痛常在劳累、失眠后加重,因为无论是劳作过度还是失眠,皆会进一步耗伤人体的阳气,使本来不多的阳气更虚,而出现头面失养的表现。
10.心脏疾患--冠心病
心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脏。人体阳气不足,在五脏中最易表现为心气虚弱的各种病症,可以见到心胸憋闷、疼痛、心悸、结代脉等症状,西医学检查可能会出现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
同时,大部分病人可能仅有心胸不适的症状而检查很难有阳性发现,这是阳虚患者的发病特点之一。
当然,由于失于阳气的温养,寒邪内盛,人体的诸多部位均易发相应的疾病,如骨关节功能退化出现的疼痛、萎缩性胃炎、乳腺肿瘤、记忆力衰退、失眠等。因此,拥有充足阳气的人,就拥有了健康与青春;保护好人体的阳气,就握住了通往健康、长寿与美丽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