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浊
尿浊是指尿液混浊不清,状如泔浆,而排尿时无尿道淋沥涩痛感为主要特征的病症。引起尿浊的常见疾病有丝虫病、肾疾精浊、肾系癌瘤、小外感或内伤,胸腹部创伤或手术等亦可导致尿浊。临床上多根据小便混浊的颜色来区别为两类:色白者为白浊,色赤者为赤浊,以上二者合而成之为赤白浊。临床对以尿浊为主症的病种尚未确定时,可以尿浊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分型。
【病案举例】
张某,男,45岁。小便频数,混浊如膏,咽干舌燥,手足心热,形寒肢冷,腰酸阳痿。舌淡苔白而干,脉沉细弱且软。证属阴阳两亏。治宜温阳滋阴兼顾。用肾气丸加味:生熟地、山茱萸、牡丹皮、泽泻、茯苓各10g,山药、党参各30g,天花粉15g,附子、桂枝、甘草各6g,水煎服。进服7剂,诸症减轻。
再服7剂,基本好转。
【讨论】
本病的发生多由饮食肥甘,脾失健运,酿湿生热,或病后湿热余邪未清,蕴结下焦,清浊不分,而成尿浊。若病延日久,脾肾两伤,脾虚中气下陷,肾虚固摄无权,则精微脂液下流,也可形成尿浊。本病初起以湿热为多,属实,治宜清利湿热;病久则脾肾虚亏,治宜培补脾肾,固摄下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