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所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根据组织学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其发病与十二指肠液的反流、免疫因素、感染因素有关。近年来,由于幽门螺旋杆菌的发现,治疗慢性胃炎有了新的转机。本病以上腹部饱胀不适、无规律性腹痛、嗳气、泛酸、恶心、呕吐等为主要症状。本病属于中医“胃痛”“痞满”范畴。
【病案举例】
赵某,女,51岁,1999年元月初诊。诉胃痛反复发作约5年,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未经系统治疗,病情反复发作至今。现胃脘隐痛,口渴,便溏,腰痛,恶冷,夜尿每晚2~3次。舌淡苔白腻,脉沉缓。辨证属脾肾阳虚之证。治以温肾健脾。投以金匮肾气丸2瓶,口服。10天后,夜尿减少,腰痛、恶冷减轻,胃痛略有好转。再服1个月,诸症皆去。嘱其饮食规律、注意保暖。随访2年未再复发
【讨论】
人体整个的消化系统古人概括为:胃主降,六腑以降为顺。
凡是影响了消化系统通降,均可以导致该系统发生病变。《内经》
说“肾为胃之关”,此说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指导意义非常之大,肠胃功能正常的发挥除本身的功能外,还依赖于肾之元阴元阳的作用,元阳是胃肠腐熟水谷功能的基础,古人形容为“釜底之薪”;元气是推动消化运动的动力,又是固摄的本原。元阴是一切濡润的根本。三者之中任何一方面失常,就会导致胃肠传导失职,进而发生“炎症”“溃疡”等改变金匮肾气丸元阴元阳并补,恢复六腑通降,胃部疾患不治就可自愈。笔者也曾应用这种方法治愈过“胆结石”的患者此为古人的“肾为胃之关”的治法体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