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在易感者中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此类症状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通气受限,但可部分地自然缓解或经治疗缓解,且伴有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反应性的增高。临床上以反复发作呼气性呼吸困难伴有哮鸣音为特点,可经药物治疗或自行缓解。
【病案举例】
1.黄某,男,39岁,哮喘3年,入冬易发,平时形寒,痰多清稀,脑转耳鸣,腰膝酸软,不耐操劳,动辄气促,脉细软,舌质淡,苔薄。证系肾虚不能温脾,脾弱停湿成痰,肺气不得宣肃所致。宜于从本防治,方以金匮肾气丸加减:熟地、白术各12g,山茱萸、熟附子、桂枝、茯苓、苏梗、泽泻各10g,山药30g,冬瓜子15g,陈皮、甘草各6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7剂,诸症好转。后嘱患者续服肾气丸每次10g.1天2次,连服1个月,至冬未见复发7
2.王某,男,46岁,干部。1994年7月初来诊。哮喘、多喷嚏20余年。平素易感冒,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神疲乏力,畏寒,四肢不温。近3月来哮喘频发,每周发作2~4次,动则喘甚。发作时,胸部憋闷,时有汗出,喉中辘辘痰鸣,咯痰不利,喉鼻痒感,痒则呛咳。曾用多种抗生素、平喘等中西药物治疗,症状减轻。面色苍白,舌红苔白,脉沉细。证属肾不纳气。
治宜补肾纳气,止咳平喘,化痰利窍。处方:山萸肉12g,山药、云苓、泽泻、黄芪各20g,丹皮、川附子、肉桂、地龙各10g,熟地、瓜蒌、川贝母、双花各15g,五味子6g服药5剂后,哮喘得到控制,喉鼻发痒消失。继用上方治疗月余,病愈。
随访半年,未复发。过敏性鼻炎亦愈8
3.戚某,男性,28岁,1992年10月2日初诊。患者诉憋喘反复发作伴肢冷尿频1年,曾服克喘素、百喘朋等疗效不明显。诊见双肺满布哮鸣音,口唇暗,下肢冷,腰部酸软不适,小便频数,舌质淡,苔白略厚,脉弦沉。诊为支气管哮喘,证属肾气亏虚,摄纳无权,虚气上逆。予金匮肾气丸加味方:熟地24g,山萸肉、泽泻、山药各15g,云苓、丹皮、淫羊藿、沉香各10g,肉桂3g,附子6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10剂后憋喘及下肢冷均有所减轻,舌脉同前,上方加红参10g,再服10剂。
三诊已可下田劳作,偶有轻微憋闷,再服10剂巩固疗效,并服金匮肾气丸30丸善后。随访3年未复发.
4.刘某,男,68岁,咳喘10年余,逐年加重,近日自觉胸闷,咳嗽,气短,喘急,动则更甚,不能平卧,张口抬肩,伴腰膝酸软,下肢浮肿,小便不利,给予氨茶碱,吸氧,输液均无效,故求治于中医。症见:被动体位,痰色白,有泡沫,面白色黯,舌淡红,苔白厚,脉沉细。治以理肺益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加减。处方:熟地15g,山药15g,丹皮10g,茯苓15g,泽泻10g,肉桂7.5g,附子5g,鱼腥草10g,葶苈子10g。日1剂,水煎服,10剂病症大减,又服20剂诸症减退,随访1年未见复发。
【讨论】
支气管哮喘中医学称之为哮”在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描述了其发作时症状“喉中如有水鸡声”,并列射干麻黄汤治疗。本病多呈发作性,古人认为宿痰伏于肺是形成发作的内在病理因素,急性发作期以治疗表实为主,平喘止哮;缓解期或喘憋久延,多责之肺肾之虚,根本有亏,肾虚气逆,浊阴上冲,治疗以温通肺脏,下摄肾真,用金匮肾气丸治疗,为“治病必求其本”。
另外患者应该避风寒、远房帏、忌腥咸之品,才不致引动伏痰而发作哮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