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缩窄性心包炎医案、配方

养生之家导读:郭某,男,28岁。1984年5月13日初诊。因劳累后心悸、气短3个月,仍坚持参加农田劳动,治疗配方是什么?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病案举例】

郭某,男,28岁。1984年5月13日初诊。因劳累后心悸、气短3个月,仍坚持参加农田劳动。近20天心悸加重,并觉脘腹胀满,并逐日增大如足月妊娠,卧则不易转侧,小便短少,每日800~1000ml,双下肢浮肿明显,并伴乏力、健忘。在我院心外科确诊为缩窄性心包炎,建议手术治疗,因患者经济困难,求治于中医。诊见体质壮实,精神尚好,面色晦暗不华,口唇紫暗,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苍黄,青筋暴露,脐向外突,按之如囊裹水,腹围108cm,双下肢肌肤甲错,足胫浮肿,按之没指,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沉弦数。

辨证:气滞血瘀。

治法:理气活血祛瘀。

处方:血府逐瘀汤加减。柴胡、枳壳、炙甘草、川牛膝、生地、川芎、桃仁、红花各10g赤芍15g,当归12g,桂枝6g,泽泻18g,大腹皮15g

服3剂后,小便增多,尿量每日2000ml以上,腹胀渐松。

继以原方共进18剂,腹围82cm,无腹水症,下肢浮肿完全消退,诸证皆失,带血府逐瘀汤10剂出院1992年随访仍健在,能参加体力劳动。

按语:缩窄性心包炎属中医心悸、水肿、鼓胀病范畴。目前西医治疗以手术效果最佳。中医学认为,该病由外感于邪,内舍于心,心脉痹阻,营血运行不畅,血痰气滞,经脉阻滞为患症见舌暗唇紫,健忘,青筋暴露,肌肤甲错,属血瘀证。因的运行、调节、统摄与心、肝、脾关系密切,血瘀而致三脏温煦、疏泄、运化功能失职,三焦气化受挫,气血水互结瘀积于腹内形成鼓胀、水肿。故治以血府逐瘀汤加减,使气机条达,血脉畅通,水有出路而收捷效。

养生专题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
通天达地汤解表清里,疏散风热。用于外感发热。那么,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