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增生症
前列腺增生症是一种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发病年龄大都在50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病率也不断升高已成为泌尿外科的常见病。50岁的男性30%以上有前列腺增生,60岁以后才出现临床症状,增大的前列腺组织,压迫尿道,使前列腺尿道部变细变长,引起排尿不畅,排尿困难,早期出现排尿无力尿线变细,夜尿增多,排尿淋漓不尽,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尿潴留,甚至肾积水,严重者出现尿毒症。前列腺增生与体内雄激素及雌激素的平衡失调关系密切。
睾丸酮是男性主要雄激素,在酶的作用下变为双氢睾丸酮,双氢睾丸酮是雄激素刺激前列腺增生的活性激素。雌激素对前列腺增生亦有一定影响。
前列腺增生症属于中医“癃闭”范畴,其发病主要与水液运行和气化有关。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增加,前列腺增生如无尿路梗阻症状及膀胱、肾功能障碍者无需治疗,如已影响排尿及正常生活时,应予治疗,多因无理想的药物而依赖于手术治疗,严重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
【临床应用】
朱氏等4以四君子汤为主,组成益气导水汤,治疗本病数百例,并对40例患者进行了系统的疗效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药用:党参、茯苓、白术、山药、黄芪、薏苡仁、砂仁、桔梗、泽泻、王不留行籽、红藤、桂枝、甘草。伴阴虚者,去桂枝,加五味子;阳虚者,加仙茅、仙灵脾;湿热盛者,去桂枝加黄柏、苍术、牛膝,夹瘀者加莪术、丹参。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10天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治疗结果:本组40例,临床控制25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2例,临床控制率62.5%,总有效率95%。排尿时间、最大尿流率、膀胱残余尿等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着意义;但前列腺体积无明显差异。说明益气导水汤对前列腺增生症有良好的疗效。
按:前列腺位于膀胱下方,环绕后尿道,是人体较大的腺体。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有增生之势,其增生压迫后尿道,而形成尿道梗阻,中医称之“癃闭”。其发病主要与水液运行和气化有关。而上焦肺主治节,为水之上源;中焦脾主运化,运化水湿;下焦肾主水,司膀胱开合。肺、脾、肾三脏虚弱,三焦宣降失常,膀胱气化受阻,开合失司,则水湿停积而形成癃闭。故治疗上必须调整肺、脾、肾机能,宣通三焦,促进膀胱气化。益气导水汤用四君子汤加黄芪、山药益气保元,健脾利湿,使后天有权,元气自旺;合五苓散用桂枝通阳化气行,,,
水,白术健脾燥湿,茯苓、泽泻通利小便,导水下行。而不用猪苓、,
者,盖茯苓、泽泻、猪苓为渗淡之品,以猪苓为最,而水为阴邪,过用渗利,复益其阴,而重竭阳气,反助其邪,故不用之;泽泻、白术、王不留行籽,名“导水散”为后世专治前列腺增生致小便不畅所设,红藤、王不留行籽活血散瘀,滑利下行为治泌尿系疾病之要药。
加之本方有桔梗开提肺气,宣通上焦,以利水之上源;薏苡仁、茯苓健脾助运,利中焦之湿;泽泻通利膀胱,加桂枝助膀胱气化,利下焦之湿,使气机舒畅,三焦宣通。本方虽未补肺而肺金生,培土生金之故;虽未补肾而肾精足,后天养先天之理,仅运一中州,使肺、脾、肾水湿均得以运行,膀胱气化得以伸展,关窍豁然,水湿通利。
【病案举例】
许某,男,75岁。因进行性排尿困难10余年,于1994年8月到本院初诊。就诊时诉尿频、夜尿次数增多每晚3~6次,滴沥不尽,尿线细,伴腰痛,全身乏力。查:舌质淡、苔腻、脉沉。肛门指诊,前列腺Ⅲ肿大,质较硬,表面光滑,中央沟消失;B超示前列腺约5.1cm×4.2cm×3.1cm,膀胱残余尿83ml,最大尿流率为8.3m秒,排尿时间为74秒钟。西医诊断:前列腺增生症。中医诊断:癃闭,证属气虚水积。即予益气导水汤10剂。复诊诉病情明显好转,夜尿次数减至每晚2~3次,再予益气导水汤20剂,病人小便次数每晚仅1~2次,且通畅,无尿滴沥等病证。舌质淡、苔薄、脉缓B超:前列腺大小为5.0cm×4.2cm×3.0cm,膀胱基本无残余尿,尿流率达15.6ml/秒,排尿时间为36秒,病情基本控制。此后嘱间断服用本方治疗。病情追踪未见复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