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痿
阳痿是指男性在性生活时,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或坚而不久,不能完成正常性生活,或阴茎根本无法插入阴道进行性交。是男子最常见的性功能障碍性疾病。偶而1~2次性交失败,不能认为就是患了阳痿,只有在性交失败率超过25%时才能诊断为阳痿。阳痿由精神因素和器质性病变造成,其中精神性因素约占50%~70%,器质性因素约占30%~50%。根据有无器质性损害,阳痿分为功能性(精神性)阳痿和器质性阳痿,功能性阳痿多因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神经系统的生理发生变化而致,约占阳痿病人的50%~70%(既往认为90%)。器质性阳痿是指因神经、血管、内分泌、泌尿、生殖系统及器官的器质性病变所致的阳痿。
中医辨证,阳痿的病因病机是:命门火衰,先天禀赋不足,或少年误犯手淫,或房劳太过,或大病久病及肾。肾气亏虚,命门火衰,引起阳事不举;恐惧伤肾,暴受惊吓,惊恐之下,致气机逆乱伤及脾肾。《景岳全书阳痿篇》云:“凡惊恐不释者亦致阳痿,经自:‘恐伤肾’即此谓也。”;心脾两虚,思虑忧郁,损伤心脾,心脾两虚,化生无源,气血不足,宗筋失养而至阳痿;阴精亏耗,房事太过,屡竭其精,肾阴亏耗,或滥用壮阳兴势之品,欲火妄动,耗伤津液;肝气郁结,肝主筋,阴器为宗筋之会,若肝气郁结,疏泄失职,则宗筋所聚无能而瘦;湿热下注,素食肥甘,嗜酒无度,损伤脾胃,湿热蕴结,湿热下注,宗筋弛纵,则阳痿不举。
【病案举例】
1.沈某,24岁,1983年11月24日诊。婚后3个月,阳事不举或举而不坚,性欲淡漠,无力行房,伴头晕嗜睡,倦怠乏力,时有梦遗,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曾服温肾壮阳药巴戟天、肉苁蓉、仙茅、淫羊藿、附子等,取效甚微,故前来诊治治以健脾益气,方选四君子汤加味,处方:太子参20g,炙黄芪30g,茯苓15g,炒白术、炙甘草各10g.3剂,每天1剂,水煎服。服药期间嘱其忌房事。3剂尽,精神大有好转,拂晓时阴茎时有勃起方已奏效,原方续服,共服14剂,阳事举,举而坚,余症随之而愈
按:本例新婚不久,房事过频,损伤正气,气虚无力,难以勃起。治以补气为法。脾主肌肉,为气血生化之源,化源充沛,则宗筋有力,故拟健脾益气之四君子汤切合病机,收效快捷。
2.魏某某,男,38岁,拖拉机司机,1990年3月9日初诊。患者于3年前因撞车顿受惊骇,即刻小便失禁,面色苍白,身出冷汗,是夜阳事不举,此后求医遍隅,久服男宝、三鞭丸及补肾壮阳中药数百剂,始服尚有微效,继服渐至无效,且食欲愈差,不能人房。刻诊:患者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食欲不振,睡眠欠佳,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弱。此患者因惊恐致病,恐则气下,耗伤肾气,惊则气乱,扰乱中州,宗筋无主。治当权衡中下二焦,使乱者平,下者升。方用四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味:黄芪、党参各30g,炒白术、云苓、当归、怀牛膝各15g,甘草6g。水煎,每日服1剂,连服5剂,诸症悉减,服至8剂病已痊愈,患者要求再诊以巩固疗效。原方加菟丝子、紫石英各15g,再服5剂,一切正常,随访2年,未见复发。
按:阳痿一证,病因繁杂,“五脏皆可致阳痿,非独肾也。”中医传统理论认为阳痿的病因、病机、治法多涉及肝、肾、阳明三经,尤多责于肾。该患者惊恐之下,致气机逆乱,伤及脾肾。《景岳全书阳痿篇》云:“凡惊恐不释者亦致阳痿经自:‘恐伤肾’即此谓也。”肾主二阴,前阴为宗筋所聚。而“阳明虚则宗筋纵”(《素问痿论》)。此患者本为惊恐之后,肾伤胃虚单服补肾之品,肾气虽有复固,而中气仍未升补,宗筋之痿仍然难复。今改弦易辙,以健中为主,方中黄芪四君子使中虚有复,宗筋得以温补,阳痿自可向愈。
归芪相伍,阴生阳长,气血互生,以滋失充之宗筋,当归又有活血通络之效。怀牛除壮腰补肾之外尚可引补气之品人前阴,使宗筋有主,阳痿自愈。药味虽少,由于辨证准确,立法正确无误,配伍精当,而收大效。
3.石某,男,27岁,1993年3月初诊。患者诉1992年10月结婚,新婚之夜即见阳事不举,未能性交,夫妻不和,曾在某市医院诊,,
治,服过桂附、鹿茸等壮阳之品与雄性激素等药未见好转,精神疲惫,面色无华,四肢乏力伴头晕腰酸,口淡,夜寐差,大便溏薄,小便频数,舌质淡,苔白,脉软,证属心脾肾皆虚而以脾虚为主,遂用四君子汤加味:红参10g(另炖冲),炒白术10g,茯苓15g,炙甘草6g,干姜5g,炒扁豆15g,远志6g,胡芦巴10g,杜仲15g,水煎服,日1剂,服1周症稍见效,续服1个月,诸症皆减,性欲增强,阳事欣然,性生活正常,守上方进退,续服以巩固之3。
按:张景岳曰:“思虑焦劳忧郁太过者多致阳痿,忧思太过易损心脾…气血亏而阳道斯不振矣。”前医认为阳痿之疾伴有头晕、腰酸、小便频数,一味认为是肾阳虚衰,而采用温补肾阳之品,病情未见好转。我们考虑患者系设计师,平素多费脑力,损伤心脾累及肾阳,以致心脾肾皆虚,以脾虚为本,故用四君子汤为主方加益心温肾之品而收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