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加减治流行性出血热医案、配方

养生之家导读:流行性出血热属于病毒性出血热中的肾综合征出血热,为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治疗配方是什么?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流行性出血热属于病毒性出血热中的肾综合征出血热,为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广泛流行于亚欧等许多国家。我国为重疫区。本病潜伏期4~6天,一般为7~14天,以2周多见典型病例病程中有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的5期经过。

非典型和轻型病例可以出现越期现象,而重型患者则可出现发热期、休克期、少尿期之间互相重叠。

【临床应用】

汤氏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38例,治疗方法:38例患者在西医常规补液静脉滴注能量合剂、平衡盐液及多种氨基酸制剂;个别给予人血白蛋白的基础上,加用五苓散。基本方:猪苓10g,泽泻15g,白术10g,茯苓15g,桂枝6g。舌淡苔白,渴不欲饮者加白豆蔻10g,山药15g;舌淡胖白滑,头晕目眩,腰酸者加益智仁10g,山药15g,乌药10g;舌质红苔黄,口多饮者加玉竹24g,黄柏6g,水煎服。1日1剂小儿酌减。结果:移行阶段8例,显效6例,有效2例,多尿早期20例,显效16例,有效4例;多尿后期显效2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100%多尿持续天数:移行阶段持续2天以内3例,4天以内5例;多尿早期持续2天者7例,4天以内者2例。与同期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有明显差异。

【病案举例】

1.患者男;36岁,发热伴腰痛、头痛3.日,于1996年10月21日就诊。患者于3日前在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出现发热,略恶寒,剧烈头痛、腰痛、眼眶痛,伴口渴,恶心欲吐,小便短少。查体:体温38.8℃,。脉搏98次/分,血压16/12kPa,酒醉貌,球结膜充血,颈前皮肤潮红,压之褪色,两腋下及前胸可见条索状出血点,腹软无压痛,肝脾不肿大,两肾区叩痛(+),四肢无水肿;舌红薄,脉弦数。血常规:白细胞12.1×10/L,中性粒细胞0.78,血小板150×10/L;尿常规:蛋白(+++),其余正常;流行性出血热抗体阳性。诊断为流行性出血热。治拟清热化气利尿。方用泽泻30g,猪苓20g,白茯苓20g,桂枝10g,白术15g,白茅根30g,淡竹叶10g,金银花30g。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同时记录24h尿量,服药2剂后,热退,诸症减轻,尿量达20002h,服药5剂后尿量达350ml/24h,已进入多尿期,遂停上方,予六味地黄汤,半个月后尿量恢复正常。治疗第10日时单做流行性出血热抗体检查为阳性12.患者,男,53岁,2000年11月24日初诊。于2000年11月19日,以发热、血压测不到、少尿2天收人桦南县人民医院传染病区。血清免疫学检查:IgM抗体阳性。经用升压、利尿、抗病毒等药物对症治疗,次日测得:血压15/8kPa,体温38.7℃,呼吸16次/分,心率90次/分。患者精神状态良好,惟小便量少虽日静推速尿累积达1000mg,但24h尿量为130~200ml23天后,该患者无尿,靠口服甘露醇以导泻。予以速尿400mg,4后仍无尿。经传染科主任会诊后,建议转入上级医院。其子特邀笔者会诊。小腹紧缩感伴尿少色黄7天,无尿1天。胸闷,微恶寒,无汗,周身困重。舌淡红,体胖大,黄白厚苔,脉浮。此属湿温,为外有表证,湿热内蕴。治以解表,温阳化气,清热利湿。处方:桂枝35g,白术15g,泽泻15g,猪苓15g,茯苓30g,紫苏25g,杏仁15g,白豆蔻15g,薏苡仁30g,半夏10g,通草10g,白茅根30g,桑白皮20g,竹叶15g投前方1剂水煎服。药后1h,小便畅然而下,尿量约为350ml。

继投前方2剂后,24h尿量可达1800ml,其间未用任何西药利尿剂,使患者安全平稳地进入多尿期。12按:中医学认为出血热是由感受湿热疫毒之邪,伏于血脉,弥漫三焦,侵犯脏腑,伤营动血所致。医者准确抓住患者小腹紧缩感和微恶寒的主要症状,运用六经辨证和三焦辨证,有机地将五苓散和三仁汤融于一炉,可谓正中契机。重用桂枝原因有二:一是解太阳之表,一是助膀胱化气,杏仁、桑白皮和紫苏有“提壶揭盖”之意中医学对本病的严重性早有认识,如《备急千金要方》曰:“人有因时疾,瘥后闭塞不通,遂致天命,大不可轻之。”可见,只有正确地进行辨证,恰如其分地遣方用药,才能使中医对危重病证治疗的独到之处得以发扬。

养生专题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
通天达地汤解表清里,疏散风热。用于外感发热。那么,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