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口腔溃疡
复发性口腔溃疡,又称复发性阿弗他口炎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复发性口疮、简称口疮,是一种以周期性反复发作为特点的口腔黏膜局限性溃疡损伤。可自愈,可发生在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以口腔的唇、颊、软腭或齿龈等处的黏膜,发生单个或者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表面覆盖灰白或蓝色假膜溃疡,边界清楚,周围黏膜红而微肿,局部灼痛为主要特征。
复发性的口腔溃疡一般有自己的特点,首先是发作在口腔被覆黏膜上,其次,它们有四大特点:红、黄、凹、痛。复发性口腔溃疡典型表现为:初起时为很细的小斑点,伴有灼热不适感,然后逐渐扩大为直径2~3mm或更大的浅溃疡。溃疡微微有些凹陷,表面有一层淡黄色的假膜覆盖,溃疡周围的黏膜由于充血而呈红晕状,灼痛明显。
当接触有刺激的食物时疼痛更加剧烈。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作有自限性和周期性,一般的复发性口腔溃疡如果不经特殊治疗,7~10天可逐渐愈合,间歇期长短不等,几天到数月,此起彼伏,反复发作。事实上,根据医生的临床观察,口腔溃疡患者有许多是在过度疲劳过后发病的。此外,口腔溃疡也被认为与遗传、荷尔蒙等因素有关,如女性月经前口腔溃疡会有恶化情形,更年期妇女则病例有升高现象,但怀孕期妇女则发病率较低,这些现象都显示溃疡的发生受荷尔蒙变化影响。本病可分为①轻型口疮:病损为1个或几个散在的椭圆形小溃疡,周边轻度充血,中央微凹,上覆灰白色假膜,局部有灼热、不适或疼痛。②炎型口疮:亦称阿弗他口炎溃疡数目较多,常伴有发热、困倦、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③腺周口疮:溃疡多为单个,大而深,直径为1~2cm,呈紫红或暗红色,边缘不规则,呈“弹坑状”,区域淋巴结肿大、头痛、发热等症状较明显病程常达数月之久,溃疡愈合后留有疤痕。
在中医学古籍中,对口疮的描述和记载很多,但与西医学所述不完全相对应。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当属中医学的“口舌生疮”、“口疮”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情志不遂,素体虚弱,外感六淫之邪致使肝失条达、脾失健运、肝郁气滞,郁热化火、虚火上炎熏蒸于口而患病。
【病案举例】
王生龙以丹栀逍遥散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方,药物组成:丹皮、栀子、当归、白芍、柴胡、茯苓、白术、黄连、金银花各10g,生地、麦冬各12g,薏苡米、生甘草、薄荷各9g水煎服200ml,2次分服,每日一剂,一般服用3~7日。对于腺周口疮久病不愈可加人黄芩、玄参、枳壳。疗效观察:用药1~2天红肿疼痛基本可以缓解,3~5天症状消失,口腔溃疡基本可以愈合。连续用药2周以上者复发率可明显降低。
易献春以丹栀逍遥散治疗复发性口疮36例,疗效满意。药用:丹皮12g,山栀、当归、白芍各10g,柴胡12g,白术10g,茯苓15g,生地12g,麦冬、玄参各10g,甘草5g心烦不寐加莲子心10g;手足心热者加地骨皮、白薇各10g。水煎服,1日1剂,早晚分服。治疗结果:痊愈:口腔黏膜溃疡愈合,余症消失,2月之内未见复发20例;有效:口腔黏膜溃疡在服药后能愈合,但停药不久即见复发8例;无效:服药后症状无改善8例。总有效率为77.78%。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补血和营以养肝;茯苓、白术、甘草健脾补中;丹皮、山栀疏肝清热。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养阴、清热之功,故疗效明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