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栀逍遥散加减治慢性荨麻疹医案、配方

养生之家导读:丹栀逍遥散治这种疾病的医案、配方各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慢性荨麻疹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一种由多种致敏因素引起的以瘙痒性风团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皮肤病。慢性荨麻疹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病因非常复杂,有一定的遗传基础,同时又受到吸入、食入、接触、感染等外在致敏原的影响,并与环境因素、精神因素、生活习惯、地域有一定关系,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治,80%~90%的患者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主要病因为:①药物因素:最常见的是阿司匹林。②感染因素:主要由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引起。③疾病因素:研究表明,慢性荨麻疹与 Aoldison's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恶性贫血和白癜风等疾病密切相关。另外,荨麻疹也是一些肿瘤的先兆,临床以淋巴瘤、白血病、骨髓瘤、胃癌等较常见。④免疫因素:有学者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做自体皮下注射,可以再现风团或红斑;若将患者血清注入正常人皮下,可导致嗜碱性细胞释放颗粒。由此,推断慢性荨麻疹可能是自身免疫的一种表现。另有一些慢性荨麻疹的女性患者,于经期前或经期周期性出现风团,这是由于患者血清中有对月经周期后期内源性黄体酮产生自身抗体的缘故。用抑制排卵药他莫昔芬或以黄体酮吸收患者血清中的抗体可以阻断发病。自身免疫性黄体酮皮炎还包括湿疹样皮炎、多形性红斑、皮肤瘙痒症等,而慢性荨麻疹只是其中之一。由于经后黄体酮水平急剧下降,自身免疫性黄体酮性荨麻疹在月经过后1~2天可自愈。

该病在中医学属“瘾疹”范畴,其发病多因“风”、“虚”、“瘀”所致,久病迁延,气血虚弱、血虚生风属“内风”、病久人络日久成瘀,故基本病机在于“风、虚、瘀”,近代医学研究发现,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液中血细胞压积、气血比黏度、含血还原黏度、血浆比黏度、红血胞电泳时间、纤维蛋血原指标均显着增多,临床上使用降低血液黏度,降低纤维蛋血原,改善微循环的药物治疗是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方法。

【临床应用】

王晓勇4以丹栀逍遥散为基础方治疗荨麻疹32例取得满意疗效,药用:当归15g,白芍20g,柴胡15g,茯苓15g,白术15g,栀子15g,丹皮15g,薄荷10g,煨姜10g,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服,兼有咽痛者加牛蒡子、山豆根;瘙痒甚者加荆芥、蝉蜕;恶心、呕吐者加黄连;恶风甚者加防风、黄芪。治疗效果:32例患者中,治愈10例,明显好转者15例,有效6例,无效1例。

王宗以丹栀逍遥散为主治疗荨麻疹26例,药用:丹皮、栀子、柴胡各12g,当归、白芍、白术、茯苓各10g,防风、蝉蜕各12g,白藓皮20g,首乌、生地各20g,甘草6g日1剂,水煎服。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各20g;湿热重者加土茯苓、地肤子各15~20g风热甚者加金银花30g,连翘、菊花各12g遇冷疹起者去栀子、柴胡、丹皮,加荆芥、徐长卿、桂枝各10~1g治疗效果:治愈20例(皮疹消失,追踪1年未见复发),显效4例(皮疹消失,偶有复发),无效2例(各服药4剂,皮疹无改善,终止服中药)。

【病案举例】

患者,女,46岁,2000年7月初诊。患者1年来全身反复出现大小不等风团样疹块,瘙痒,昼轻夜着,或昼消夜起,伴心烦不宁,口干口苦,夜寐不安,溲黄便干,尤以情绪波动或食海产品易诱发。

经服甚多中西药、抗过敏剂,疗效不佳。诊见:皮肤干燥,疹块高出皮肤,边界较红,舌质淡红,苔黄,脉弦细诊断:慢性荨麻疹。证属肝脾血虚、热郁津亏、肌肤失养。治以疏肝健脾、滋阴清热、养血祛风为法。药物组成:丹皮、栀子、柴胡各10g,白术、茯苓各12g,当归、白芍、首乌、生地各15g,防风、蝉蜕各10g,白藓皮20g,甘草6g。日1剂,水煎服。服药6剂,皮疹白天未再出现,午夜时分,胸腹背部可见少量皮疹,瘙痒、心烦等症状均大减。原方再进6剂,诸症消失,随访至今未再复发。5

按:荨麻疹,俗称瘾疹。肝藏血,肝主风,肝血虚而风从内生,或肝郁化火,热盛动风,均可导致营卫不和,肌肤失于濡养,而发为瘾疹。且女子以阴血为本,妇女在月经期、产后常因情志不遂而致肝血虚,易由血虚而营卫不和发为瘾疹,故本组病例以女性为多。治疗宜疏肝养血、透疹和营、兼清郁热,方用丹栀逍遥散。用药后,肝气得疏,营血得和,郁热得清,故疹退而病愈。

养生专题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
通天达地汤解表清里,疏散风热。用于外感发热。那么,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