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痤疮医案、配方

养生之家导读:丹栀逍遥散治这种疾病的医案、配方各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痤疮

痤疮俗称青春痘、粉刺、暗疮,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据学者们统计,在青春期男性有95%,女性有85%患过不同程度的痤疮。

所以大家称其为“青春痘”是很贴切的。痤疮是一种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多发于头面部,颈部、前胸后背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主要临床表现为黑头粉刺、白头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易形成色素沉着、毛孔粗大甚至疤痕样损害,严重者可导致毁容,给年轻人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痛苦。

基本损害为毛囊性丘疹,中央有一黑点,称黑头粉刺;周围色红,挤压有米粒样白色脂栓排出,另有无黑头、成灰白色的小丘疹,称白头粉刺。若发生炎症,粉刺发红,顶部发生小脓疱,此时可影响容貌。破溃痊愈后,可遗留暂时色素沉着或有轻度凹陷的疤痕,有的形成结节、脓肿、囊肿及疤痕等多种形态的伤害,甚至破溃后形成多个窦道和疤痕,严重者呈橘皮脸。临床上常以一、二种损害较为明显,往往同时存在油性皮脂溢出而并发头面部脂溢性皮炎,此时面部油腻发亮,还可发生成片的红斑,且覆盖上油性痂皮,常年不愈。发病部位以颜面为多,亦可见于胸背上部及肩胛处,胸前、颈后、臀部等处。自觉可稍有瘙痒或疼痛,病程缠绵,往往此起彼伏,新疹不断继发,有的可迁延数年或十余年。聚合性痤疮病程长,多发于男性,常见丘疹、结节、囊肿、脓肿、窦道、瘢痕等多种损害混合在一起。

此痤疮分布广泛。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为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体内内分泌:主要是雄激素分泌水平增高、促使皮脂分泌活跃、增多。毛囊皮脂腺开口被阻塞是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因素。在毛囊闭塞的情况下,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导致炎症,形成痤疮(青春痘)最基本的损害炎性丘疹。在闭塞的毛囊皮脂腺内部,大量皮脂、大量脓细胞把毛囊皮脂腺结构破坏,形成结节囊肿和粉瘤,最后破坏皮肤甚至形成疤痕。痤疮好发年龄在12~25岁之间,但也有10~13岁或30岁才初发的。另外,经常长痘痘也有遗传方面的因素,若双亲有这类烦恼,儿女也可会继承这种体质。一般情况下,痤疮多发生于炎热的夏天,这是由于随着天气温度的升高,皮脂腺的分泌也会增加,然而,皮脂腺分泌的多少,仅是痤疮形成的原因之一体质偏酸、体内缺乏微量元素“锌”,脾胃有湿热、大肠有燥热等等因素,都可诱发痤疮。秋冬季爱长痤疮的人,就可能是由于脾胃的热毒所诱发。在天气寒冷干燥的秋冬季节,我国北方人民有“秋季贴秋膘”、“冬季进补”的生活习惯,食用过多的肥腻之物,大补之药,对于体质偏热、阴虚有热的人,因进食补品,引发体内虚火,使血中有热毒并发散于皮表,形成囊肿痤疮。

中医学认为面鼻及胸背部属肺,本病常由肺经风热阻于肌肤所致;或因过食肥甘、油腻、辛辣食物,脾胃蕴热,湿热内生,熏蒸于面而成;或因青春之体,血气方刚,阳热上升,与风寒相搏,郁阻肌肤所致。此外,外涂化妆品刺激引起毛囊口堵塞是本病的重要诱因。

临床上常以清热解毒泻肺利湿为治疗大法刘娅在临床中发现青年女性发生痤疮与肝有密切关系。肝主疏泄而藏血,体阴用阳,体用协调,则郁火不生,月经调和。然女性青春期痤疮多因素体肝经有热,或素性急躁,情志不舒,加之嗜食辛辣肥甘之品,则肝体失于柔和,以致肝郁血虚,气郁化热化火,上冲颜面溢于肌肤而生痤疮,并常伴月经不调。丹栀逍遥散的功用恰好与这一病机相吻合,故临床疗效突出。

【临床应用】

朱氏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该病36例,疗效较为理想。药用:柴胡、郁金、丹皮、山栀、白术各10g,当归10g,香附12g,白芍12g,大黄6g。每日1剂,水煎内服,1个月为1疗程。经前加红花6g,益母草15g,凌霄花15g,丹参15g以活血通经;月经稀少者加生地、熟地、龟板各15g,鹿角胶15g,川芎6g,以养血填精益髓。

结果:本组36例中,痊愈8例,显效18例,有效6例,无效4例(占11%),总有效率为89%。

柯氏中西药联用治疗经前痤疮96例,疗效满意治疗组药用丹栀逍遥散化裁:丹皮、焦山栀各12g,柴胡10g,白术12g,当归10g,白芍30g,茯苓10g,益母草、蒲公英各15g,黄柏、知母各12g。伴有痛经,经前乳胀,舌质红,苔薄白,脉弦者加用郁金12g,香附6g;痛经、经色暗红、有瘀块、舌质紫或有瘀斑、脉弦涩加用丹参30~50g;皮肤油腻、脘腹胀满、舌苔黄腻、脉弦滑加用茵陈、白花蛇舌草各15g;经量少、腰膝酸软、舌红少、脉细弦加用女贞子、旱莲草各15g。经后第21天(来月经的第1天开始计数)或估计月经前10天开始服药,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用。泼尼松5mg,每晚8时口服,服药至经期来临;安体舒通20mg,每日3次,口服,连服2个月。局部外用本院自制“复方硫樟洗剂”。每周观察并记录皮疹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对照组仅局部外用“复方硫樟洗剂”。均连续治疗2个月经周期后停药观察疗效,并随访3个月。

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及30名正常者血清睾酮和雌二醇测定值。结果治疗组50例,治愈33例,显效9例,无效8例,愈显率84%;对照组46例,治愈4例,显效10例,无效32例,愈显率30.4%。两组愈显率比较,P<0.01。

【病案举例】

病例1:唐某,女性,20岁,学生。2005年3月20日初诊。自诉面颊部,口唇周围和下巴处时常有散在丘疹长出,时为脓疱。刻诊:少量红色丘疹分布于面颊部、口唇周围和下巴,丘疹顶上可见小脓点,不痒,面部较油腻,无瘢痕和色素沉着,每次月经来临前丘疹增多,且月经每次提前3~4天,血色较红;喜食辛辣,食后则丘疹长出或增多,口稍渴,小便稍黄,大便不干,舌红薄,脉略弦细数,患者形体偏瘦小,余正常。诊断:青春期痤疮。辨证:肝郁血虚化热。治法:疏肝清热养血。处方以丹栀逍遥散加味,药用:柴胡10g,当归15g,白芍15g,茯苓10g,白术10g,生甘草10g,丹皮15g,栀子12g,麦冬15g。医嘱忌食辛辣燥热之品,5剂后丘疹消散。

为方便上学,改用每天丹皮3g,栀子3g,麦冬3g开水冲泡,送服逍遥丸,每日3次,连服20天,第一个月经周期丘疹不再长出,连服3个月经周期,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病例2:温某,女,22岁。2006年11月12日初诊。自诉面部、胸部、背部长有红色丘疹。刻诊:面部、胸部有较多红色丘疹,其中面部夹有少量脓疱和色素沉着,背部有大量脓疱、红色丘疹和色素沉着,微痒,心烦,月经来临前丘疹增多,月经血较红,经期和周期基本正常,喜食辛辣,食后则丘疹长出或增多,口稍干苦,小便稍黄,大便干燥,舌红苔薄黄腻,脉弦数。诊断:青春期痤疮辨证:肝郁化火,热毒内蕴。治法:疏肝泄火,清热解毒。处方以丹栀逍遥散加味,药用:柴胡10g,当归10g,白芍15g,茯苓15g,白术10g,生甘草10g,丹皮15g,栀子15g,麦冬15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30g,熟大黄10g,丹参15g,龙胆草10g,茵陈15g5剂,医嘱忌食辛辣燥热之品。二诊:面部、胸部丘疹轻微发红,颜色变淡,脓疱消退,背部脓疱数量减少,大便正常,口干苦好转,舌红苔薄黄腻,脉弦数。效不更方,续服5剂。三诊:诸症大减,面部、胸部遗留色素沉着,背部仅留少量脓疱和丘疹,舌淡红苔薄黄,脉略弦数。三诊方去熟大黄、龙胆草,另蒲公英、紫花地丁减量为20g,加泽兰10g,5剂以善后。

按:刘娅在临床上对女性青春期痤疮的诊断和治疗中发现,肝郁血虚,气郁化热化火上冲者较为常见而丹栀逍遥散功能疏肝清热,养血健脾。方中柴胡疏肝理气,使肝气得以条达;白芍酸苦微寒,柔肝缓急;当归养血和血;归芍与柴胡同用,补肝体而助肝用;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血得化生,肝有所藏,可实土以抑木;再用丹皮去血中伏热;栀子善清肝火,导热下行,全方用于女性青春期痤疮伴月经不调者颇为合拍。在病例1中其病情较轻,故只另加麦冬以清热生津,且后改为用药泡水冲逍遥丸的方法,以图缓缓调理。

收功,疗效甚佳。病例2,其肝之郁火较盛,加之喜食辛辣,致热毒蕴积,病情较重,故用丹栀逍遥散加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熟大黄泄火散瘀,导热下行,丹参清热凉血散瘀,龙胆草清泄肝之郁火,茵陈清肝利湿。全方配伍符合病机法度,故收效显着;最后去熟大黄、龙胆草,减量蒲公英、紫花地丁,意恐苦寒太过伤正败胃,加泽兰,意在加强散瘀,以消色素沉着。

养生专题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
通天达地汤解表清里,疏散风热。用于外感发热。那么,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