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盲
暴盲是指眼外观端好,猝然一眼或两眼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的严重内障眼病。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患眼外观虽无明显异常,但瞳内病变却多种多样,病因病机则更为复杂。由于发病急剧,应及早救治。
西医学有多种眼底病可以引起暴盲的症状,最常见者如视网膜中央血管阻塞、视网膜静脉周
围炎及急性视神经炎等。
临床表现为发病前眼无不适,突然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或伴有眼胀,头疼,或目珠转动作痛,甚或初起自觉眼前有蚊蝇飞舞、云雾飘动,或视物呈现红色,继而——眼或双眼视力骤然下降,至明暗不分。外眼检查:一般无异常,完全失明者可有瞳神散大不收。查视眼底:①属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者,可见视网膜动脉变细,高度弯曲,呈线状或串珠状,甚至呈白色线条状,或部分动脉呈间断状,静脉亦变细;视网膜出现乳白色的混浊,以后极部为甚;黄斑呈樱桃红色,中心反光消失。后期视神经、视网膜可出现萎缩征象。②属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者,可见视神经乳头充血、水肿,边界模糊,或表面被出血斑所遮盖。视网膜静脉高度纡曲怒张,呈紫红色,如节段状或腊肠状,时隐时现。动脉血管变细,动脉壁反光增强。视网膜上可见广泛性出血,以视乳头为中心,沿静脉走向呈放射状或火焰状出血,亦可呈点状或条状出血。出血波及黄斑部,则中心视力严重受损。视网膜灰白水肿,继而可出现棉絮状渗出斑出血量大时,可渗入玻璃体内。后期黄斑常出现囊样水肿。视乳头、视网膜出现新生血管。③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者,可见视网膜静脉充盈怒张而纡曲,甚至呈螺旋状,并有白鞘伴行。相应视网膜上有点片状出血。严重者,出血进入玻璃体内,形成玻璃体积血。日久视网膜或玻璃体中出现团块状奈索状机化物,可牵引视网膜而造成视网膜脱离。同时新生血管增生,容易引起反复出血。④属急性视神经乳头炎者,可见视乳头充血,轻度隆起,边界模糊,生理凹陷消失;视网膜静脉扩张。
可有后极部视网膜水肿、出血或渗出。晚期视乳头呈灰白色萎缩,边缘不清,血管变细。⑤属急性球后视神经炎者,视力骤降,但早期眼底多无明显改变;有时可见视神经乳头轻度充血,边缘稍模糊,静脉轻度扩张。晚期多出现视神经乳头颞侧苍白萎缩。
本病证名见于《证治准绳》。早在金元时期,张子和就应用刺血法治疗本证,取得显着疗效。本证病因,有因伤于七情,肝气郁结,或恣酒嗜辛,胃热蕴积,营气不从,导致气滞血瘀。阻塞眼络;有因劳瞻竭视,暗耗真阴,阴虚火旺,上损神珠。
【临床应用】
陈亚敏用丹栀逍遥散为基础方治疗暴盲12例,取得满意疗效。
药用:柴胡、白芍各12g,当归、茯苓、丹皮、栀子各15g,白术10g,姜薄荷6g。头目胀痛者加石决明、菊花、夏枯草、蔓荆子;口千欲饮加花粉、天冬、麦冬;胁痛者加枳壳、香附;目红赤者加黄芩;大便燥结者白芍加倍;出血日久者加桃仁、红花、三七粉;出血较多者加赤芍、毛冬青;视网膜水肿渗出加车前子、泽泻;肝郁气滞甚者加郁金、青皮。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结果12例中治愈6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1.67%。
章氏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视神经炎属中医“暴盲”范畴21例,疗效满意。中医以疏肝清热之丹栀逍遥散加减,药物组成:丹参10g,山栀10g,柴胡10g,茯苓12g,白术10g,当归10g,白芍10g,赤芍10g,丹参15g,郁金10g,生草3g,车前子10g,薏苡仁15g,木通6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口服,10天为1疗程,一般治疗2~3疗程。病程后期,炎症消退,改用杞菊地黄口服液或石斛夜光丸口服以补肾养肝,扶正固本,服用半个月以巩固疗效。西药治疗以地塞米10mg加入5%葡萄糖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5天后地塞米减为5mg加入5%葡萄糖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再5天后改为泼尼松25mg,每日早晨顿服1次,逐渐减量至泼尼松5mg,每晨1次,1周停药。使用激素时,为避免住潴钠排钾,致钾钠平衡失调,同时服氯化钾0.5g,每日2次,并配合抗生素、肌苷、维生素B族类药物。结果治愈17例23只眼,占80.95%;显效2例3只眼,占9.52%;有效1例2只眼,占4.76;无效1例2只眼,占4.76%,总有效率为95.24%。方中丹皮、山栀清郁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补血和营以养肝;茯苓、白术、甘草健脾补中;丹参、赤芍活血;广郁金加强柴胡疏肝解郁之功;车前子、木通、薏苡仁利水消肿。
向氏(3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球后视神经炎,中医称之为暴盲5例,效果显着。中医辨证施治:以疏肝清热,健脾养血的丹栀逍遥散为基本方。处方:丹栀10g,栀子10g,柴胡10g,茯苓18g,白术12g,当归12g,白芍18g,甘草6g。加减:①视神经乳头或视网膜水肿,加薏苡仁、木通、前仁等清热利湿之品,以消除水肿。②视网膜脉络膜有渗出物聚积者,加丹参、郁金、赤芍、红花等以行气消瘀,并加鸡内金、山楂等消积导滞。③视网膜出血者,加生蒲黄、旱莲草、仙鹤草、藕节、阿胶等以止血、活血④头眼疼痛,为气血不通,郁遏经络,加川芎、红花、白芷等行气活血之品肝阳上亢者,加菊花、夏枯草、密蒙花、草决明、石决明等平肝潜阳⑤病程后期,加服杞菊地黄丸、桑葚膏等补肾养肝,扶正固本,以巩固疗效。
中药一般服8~10剂,2日1剂,每日服3次。西药治疗:①激素:氟美松10mg,加入5%葡萄糖200ml中,静脉滴注5~10天。②B族维生素:维生素B120.5mg,肌内注射,每日1次,维生素B100mg,每日肌内注射1次,呋喃硫胺50mg,口服,每日3次;连续用药15~60天,视病情而定。③血管扩张剂:烟酸0.1克,每日3次,连服15~30天。④使用激素时,为避免潴钠排钾,可同时服10%氯化钾,每次10ml,每日3次,或服10%碘化钾10ml,每日3次治疗结果:经中西两法治疗,5个患者视力均恢复至正常(1.0以上)出院。视力恢复时间最短半月有2人。最长28天1人,其余2人为18~20天。
王氏4采用中药丹栀逍遥散治疗急性视神经炎中医属“暴盲”
范畴36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加味丹栀逍遥散:牡丹皮10g,栀子10g,当归15g,白芍15g,柴胡10g,茯苓15g,白术15g,薄荷5g,甘草3g,生姜3片,大黄8g,菖蒲6g,桃仁8g,红花8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0日为1个疗程,可连续服用1~3个疗程。
本组经治疗治愈12例,显效14例,好转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2%。疗程8~46天,平均32天。本方所用柴胡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大黄、栀子、牡丹皮、桃仁、红花、薄荷清热凉血,疏通脉络;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甘草、生姜补脾益气;菖蒲通窍明目。全方共奏疏肝解郁、清热凉血、通窍活络,增视明目之功效。
【病案举例】
1.患者,刘某,男性,32岁,工人。1月前因工作与同事吵架,之后感右眼视力下降,当时未引起重视,2天后晨起感眼前黑影飘动,手捂左眼方感右眼视物不见,随往市某医院以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收入院住院治疗,1月后出院,视力恢复,但稍感视物模糊。2天前因家务事与妻子拌嘴,右眼视力突然下降至视物不见,随来我院要求中药治疗。现在症:右眼视物不见,左眼视力下降,伴头目胀痛、烦躁易怒;查视力:右眼0.05,左眼0.6,眼底示:双眼视盘边界不清,动脉血管变细,视网膜水肿,右眼黄斑区呈一樱桃红点,舌质红、苔黄,脉弦,AV=1:3;诊断为暴盲(肝郁气滞、玄腑郁滞);治法:舒肝解郁、活血理气,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柴胡、丹皮、焦栀子、川芎、龙胆草各15g,白术、白芍、当归、泽泻、茯苓各12g,钩藤20g,郁金、青皮各10g,7剂,水煎服,日1剂。2诊时患者诉右眼已能视物,余症同上,守上方10剂;3诊患者视力右眼0.3,左眼1.0,患者自信心大增,要求再次服用15剂;4诊患者视力右眼0.8,左眼1.2,眼底示:双眼视盘边界清,动脉血管稍细,视网膜水肿吸收,黄斑部反光点可见,动静脉比例正常,病情痊愈。嘱患者以后要调节情志,戒郁怒,忌食辛辣,以免疾病再次复发。1年后随访病情无复发。
按:肝开窍于目,主藏血,司疏泄,肝气条达,人体气机和畅,则气血升降有序,目窍得养而精明;若情志拂郁或大怒伤肝,则可致气血失和,脉络淤塞,目窍失养而昏朦;肝郁不能疏泄脾土,致脾失健运而气血生化无源,遂使肝血愈虚目失濡养,故视昏或失明。《审视瑶函》说:“肝中升运于目,轻清之血,乃滋目经络之血也”本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令肝气条达而气机和畅,使目部经脉通畅而目窍得养;当归、白芍补血和营以养肝,肝血旺则目窍明;肝气郁滞则常可生热;丹皮、栀子可泻之;肝木实常致心火上炎,遂使心神不宁,茯苓则善宁心安神;白术、甘草健脾补中以助气血之生;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解郁,行气活血之效,使目得明而诸症自愈。
2.孙某,男性,37岁,1997年5月3日初诊患者诉近1个月来感头热、牙痛、腹胀、心烦,继而右眼视力突然下降。查视力右眼手动眼前,左眼1.0;右眼眼底检查示视神经乳头边界模糊、水肿充血,中央静脉充盈,黄斑区中心凹光反射消失。左眼底正常。脉弦,舌红,苔白。诊断为急性视神经炎,证属肝经郁热,上扰清窍,气滞络阻,玄府闭塞。治以疏肝解郁,清热凉血,通窍活络,明目增视。
予加味丹栀逍遥散,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5剂后诸症减轻,右眼视力0.4,左眼1.2,在上方基础上随证加减共服药35剂,右眼视力增至1.2,左眼1.5.半年后随访,视力稳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