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黄疸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中的一个类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发病率较高等特点。
本病属于祖国医学温病学中的“疫黄”的范畴。其起病急,来势猛,病情重,且不易速愈,常因治疗不当而迁延不愈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为湿热邪毒所致,治疗该病,应以清热利湿为主健脾利湿为辅。使之苦寒而气不凝,湿利而正气不伤,于祛邪之中寓以扶正之意。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选方应以仲景茵陈五苓散加减。
【临床应用】
贾氏15等运用茵陈五苓散治疗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55例,治疗处方:茵陈25g,茯苓10g,泽泻6g,猪苓6g,栀子6g,板蓝根10g,当归10g,乌梅3g,五味子3g,炒山楂10g辨证加减:腹胀满者加青皮6g,陈皮3g,大便干结加大黄6g;食欲不振,纳食减少加砂仁3g,炒神曲6g;呕吐恶心加竹茹6g,法半夏3g治疗结果:治愈42例,占76.3%。显效8例,占14.6%;好转2例,占3.7%;无效3例,占5.4%;总有效率为94.6%。
【病案举例】
王某,女,7岁,学生,1988年9月14日来初诊。主症: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腻,腹胀,耳目俱黄,小便短少色黄,大便干结,舌苔厚腻微黄,脉弦滑。肝功检查:黄疸指数40mol/L,谷丙转氨酶400U/L,麝香草酚浊度、锌浊度异常。乙肝表面抗原阴性。
诊断黄疸。中医辨证为湿重于热。处方:加味茵陈五苓散加乌梅、秦皮,治疗6天后黄疸明显减退,食欲增加,呕吐停止。用此方又服10剂后,黄疸指数4μmol/L,谷丙转氨酶0U/L,痊愈出院。2个月后随访未见复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