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加减治反胃(十二指肠壅积症)医案、配方

养生之家导读:反胃又称“胃反”或“翻胃”,治疗配方是什么?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反胃又称“胃反”或“翻胃”,与噎膈不同,是指饮食人,完谷吐出,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的一种病证中医治疗反胃有良好疗效。

【病案举例】

甄某;女,36岁,1996年5月8日来诊患十二指肠塞积症已5年之久,时有脘满纳呆,嗳气吐涎,近日加重。5月5日行上消化道X线钡餐摄片复查,于十二指肠部见钡剂通过受阻,受阻肠管有逆蠕力,符合十二指肠壅积症诊断。刻下:呕吐清稀痰涎夹少量食物,稍食即脘腹胀满,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恶闻食气,但欲饮水,水入即。,吐,溲少不利。舌淡苔白水滑,脉沉弦略滑诊为反胃,证属脾失健运,水食停蓄,气化不利。立健脾利湿,化气行水,降逆消食之法,方用五苓散加味:白术12g,茯苓10g,猪苓10g;泽泻6g,桂枝6g,焦三仙各10g,陈皮10g,日1剂,水煎分2次服。3剂后呕吐即止,小通利,脘腹胀满亦轻。但仍食少纳呆,水人脘满。此乃脾运初健,而中焦水食尚未尽化。上方去猪苓以防渗利日久伤阴,增焦槟榔6g,鸡内金10g以消积下水。5剂后饮食增加,白苔已化,精神转佳。乃以上方药研细末,装入胃溶空心胶囊,每粒0.15g,每服3粒,每日3次,连服1个月。半年后随访,旧恙未发。

按:本病虽为反胃,但脾失健运,水饮停蓄,气化不利之理与太阳病蓄水证如出一辙。只是本证水蓄中焦,兼夹停食而致气机不利,故见呕吐,胀满,厌食,水逆,小不利等症。以五苓散方健脾渗湿,通阳化气为主,并据兼症之不同先后佐焦三仙、陈皮、槟榔、鸡内金以行气消食,化积下水而获良效。

养生专题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
通天达地汤解表清里,疏散风热。用于外感发热。那么,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