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从清道出于鼻,称为鼻衄,单侧性多见,出血多发生在鼻中隔前部。
【病案举例】
杨某,女,23岁,教师,每年春分到夏至之间反复鼻出血4年。
每周约5次左右,甚至1日发作2次,晨起洗脸时毛巾擦及鼻翼则出血,色鲜红,量多少不等。先后赴省市县十余家医院诊治均效果欠佳,最多维持1周,不出血。精神恐惧痛苦,幸对发育及生活尚无大碍,但因讲课时无任何诱因亦出血而影响工作。于1998年5月10日就诊鼻黏膜未见异常,血小板100×10°/L,鼻出血与月经周期无明显联系,面色红润,发黄略干,饮食二便正常,舌边尖红、苔薄白,脉弦细。诊为肝火犯肺之鼻出血。予代赭石、龙骨、牡蛎、茅根各30g,生地20g,熟地、牛膝、地榆、山栀、白芍各15g,服药5剂,鼻出血停止10天,时又有一次发作,但量仅数滴,未料此后再未发作。
按:根据鼻出血好发季节为春阳发动,肝木司命之时,好发人群多生蓬勃,体禀纯阳之青少年,两阳相博,肝经火热无从宣泄,乃上炎鼻窍致络破血溢。正如《医醇賸义》所言“一时肝火蕴结,骤犯肺窍,火性炎上,逼血下行。”所以虽病位在鼻,病机则在肝,清肝之火,镇肝之逆,养肝之体为当务之急,也是本病得治的关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