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与归经】酸、涩,温。归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涩肠止泻,止血,驱虫。用于久泻,久痢,便血,脱肛,崩漏,白带,虫积腹痛。
【外用药效】石榴皮中的鞣质能凝固微生物体内的原生质及对多种酶有影响,有抑制多种细菌、真菌作用;石榴皮有直接杀灭病毒作用。
【现代临床外用】
1.烫伤、烧伤取石榴皮500克洗净,加水500毫升,文火煎至250毫升,过滤后置瓶中备用。夏天可加少许防腐剂,然后按疮面大小,将1平方厘米的纱布块浸于药液,一块一块贴敷于患处,直至痊愈纱布块自行脱落。一般敷药1次即愈。
2.中耳炎取石榴皮15克,炒焦后研为细末,备用。先将患耳用棉签蘸过氧化氢拭洗数次,至无白色泡沫为止,再用棉签擦干净,用吹管将粉末吹于患耳中耳内。隔日上药1次,3次为1疗程。适用于化脓性中耳炎。3.小儿消化不良将鲜石榴皮15克捣烂为泥状,敷于肚脐神阙穴,外用脱敏胶布固定。12小时后除去,隔2个小时换药。该方适用于单纯性小儿消化不良,对腹泻、腹胀、食欲不佳者,也可作辅助治疗之用。4.小儿脱肛石榴皮50克,明矾20克,加水适量,浸泡10分钟后,文火水煎取汁,置于浴盆中,候温浸洗双足,同时进行坐浴,每天1剂,早、中、晚各1次,连续7~10天。
5.痢疾石榴子、石榴皮捣烂制成膏,外敷于脐部,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一般每天换药2次,3天为1个疗程。注意敷脐前应先用75%酒精消毒,以免脐部感染而影响药物吸收,在贴敷及换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局部皮肤,如有瘙痒、起疱、丘疹等过敏现象,应暂停用药,待好转或脱敏后再用。用药后可用拇指、食指或掌根部做脐部轻柔而缓慢地逆时针回旋揉动以增加药物的吸收。
6.口舌生疮石榴皮适量,蜂蜜25克,将石榴皮烧成炭状,捣成末,然后用蜂蜜调匀备用,每天早晚涂抹患处,一般3天可收效。
7.神经性皮炎干石榴末加菜油调膏外敷。
8.稻田皮炎治疗稻田皮炎红疹期、水疱期,可涂抹炉甘石洗剂;若水疱已破,可用10%的石榴皮煎剂涂擦,并按一般外科包扎处理,效果极佳。
9.阴囊湿疹用石榴皮50克,枯矾15克,加水500毫升,煎沸20分钟,待温度适宜时湿敷,每天3~5次,用于急性湿疹。
【古代临床外用】《世医得效方》载治臁疮:石榴皮煎取浓汁,稍冷拂疮上,冷如冰雪即成痂。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