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附片9克,大黄、桂枝各3克,元胡、荔核、桔核、川楝子、广木香、黄柏、川红花各9克,甘草、小茴香各6克。
【用法】方中荔核、桔核、川楝子打碎,大黄、小茴、桂枝、广木香、黄柏、甘草后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3次(温服)。
【作用功效】理气止痛,活血化瘀,消肿。
【方解】本方是由《金匮要略》大黄附子汤和《证治准绳》三层茴香丸合方化裁加减而成。方中附子、桂枝温经散寒;大黄行滞破结;荔核、桔核、元胡舒筋止痛;黄柏泻火利湿;甘草和中;红花活血化瘀。临床治疗寒疝,效若0鼓之应。《止园医话》中云:“余实已经过数十年之临床实践,以附子、大黄加入普通治疝气之药中,速收特效”确为经验之谈。
【主治】寒疝。可用于慢性附睾丸炎、鞘膜积液等证。
【加减】急性期局部肿大、疼痛,体温升高,同时有精索肿胀和压痛者,去附子、桂枝,加银花、大青叶各25克,丹皮9克;坠痛者,加黄芪9克,升麻,3克;硬块难消者,重用红花。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颇著。
【来源】《冉氏经验方》,冉雪峰方。
【附记】笔者验证多例,均获痊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