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蜀羊泉12克,蒲公英25克,赤芍15克,丹参、淮红花、当归、延胡索、五灵脂、桂枝、山皂刺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经期来前,连进数剂。
【作用功效】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解】膜性痛经,多由内分泌失调,生殖器管异常所引起。证属气滞血瘀。气为血肿,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瘀滞胞宫,“不通则痛”,治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法。方中以五灵脂、丹参、红花活血化瘀,通行血液;赤芍、当归、延胡索理气止痛,兼消瘀滞;桂枝温经通脉,使气血运行流畅,更得蜀羊泉、蒲公英、山皂刺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以促其凝滞早溃,使经行得畅。诸药伍用,共奏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功,使气血瘀滞之结得以消散而病获痊愈。
【主治】膜性痛经。证见经前、经期小腹坠痛,经量少,经色紫,夹有白色片状白膜。舌边有散在紫斑,或伴乳房胀痛。
【加减】临床应用,可随证略作加减。
【疗效】一般初服(经前一周)数剂痛经即明显减轻而渐止,后嘱“经周期”服数剂,连用5个月经周期,可收痊愈之效。
【来源】《千家妙方》(下册),单健民方。
【附记】验之临床,每收良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