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栗子鸡汤
本品中的栗子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淀粉、B族维生素、脂肪酶等,有益胃健脾、补肾强筋的作用。鸡肉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B1和B2、烟酸等,能够补益五脏。香菇健脾益胃,且香味宜人,使汤味鲜美。生姜健胃和中,并可除臊味。合而为汤,健脾益气、滋补养血。
【材料】土鸡半只(约500克),鲜栗子肉500克,香菇100克,生姜2片。
【做法】
(1)鲜栗子肉用滚水烫,稍浸,剥去衣。
(2)香菇用水浸软,去蒂洗净;土鸡洗净,斩件。
(3)将鸡件、栗子、姜片放清水锅内,武火煮滚,改文火煲1小时。
(4)再加香菇,煲约20分钟加盐调味供用。
【功效】本品具有益气补血、滋阴补肾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欠佳、倦怠乏力,或肝肾不足之消瘦渴饮;体虚及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者,亦可饮用。感冒发热者不宜用本汤。
13.党参淮山猪腱汤
党参含中皂甙、微量生物碱、蔗糖、葡萄糖、菊糖、淀粉、树脂等成分,有补益脾肺、补血生津的功能。淮山补气健脾,《药品化义》谓其“能补中益气,温养肌肉,为肺脾二脏要药”。莲子有补脾胃、止泄泻、养心神、固肾精的作用,《本草纲目》谓其有“厚肠胃、固清气、强筋骨、补虚损、利耳目、除寒湿”等功能。猪腱肉为猪精瘦肉,有健脾养胃、益气生津的作用。红枣健脾益气,亦可调味。合而为汤,益气补中,健脾养胃,不热不燥,为老少咸宜、四时皆可饮用的汤品。
【材料】猪腱肉500克,党参、淮山各50克,莲子100克,红枣8个。
【做法】
(1)淮山、莲子(去心)洗净后,用清水浸半小时。
(2)党参、红枣(去核)洗净,猪腱肉洗净。
(3)把全部用料放人清水锅内,武火煮滚后,改文火煲2-3小时,加盐调味供用。
【功效】本品具有补气健脾的功效,适用于脾胃气虚、消化力弱、肢体疲倦、饮食减少、大便不实,或病后体虚、不思饮食,或小儿脾虚之体弱、食欲不佳者。感冒发热者不宜用本汤。
14.胡萝卜生鱼汤
本品中的胡萝卜、甘笋,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B.和B2、糖类、脂肪油、挥发油、咖啡酸、绿原酸等,有健脾胃、化积滞的作用,《本草纲目》说其有“下气补中,利胸膈肠胃,安五脏,令人健食,有益无损”等功能。生鱼,又叫乌鱼,性味甘、寒,有补脾胃、行水气的作用,《医林纂要》说它“补心养阴、澄清肾水、行水渗湿”。《本草求真》说它能“补脾利水”,民间常用于治疗水肿脚气。红枣补中益气,陈皮理气和胃。合而为汤,清补滋润而不滞,去湿行滞而不碍补。
【材料】生鱼2条约500克,猪腱子肉150克,胡萝卜500克,红枣10个,陈皮l片。
【做法】
(1)胡萝卜去皮洗净,切厚片;红枣(去核)、陈皮(浸软去白)洗净;猪腱肉洗净,切块;生鱼去鳞、鳃、肠脏,洗净,抹干水,下油锅稍煎。
(2)陈皮与清水适量放入锅内,煮滚,放入全部用料,武火煮滚后,改文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供用。
【功效】本品具有清补益气、健脾化滞的功效,适用于脾胃不足,或病后、术后体弱,气虚,消化力弱,饮食欠佳,或脾失健运水湿停聚。
15.灵芝黄芪炖肉
本品中的灵芝具有保护肝细胞、降血糖、调节植物神经、降低胆固醇、升高白细胞、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等多种作用。
【材料】瘦肉500克,灵芝少许,黄芪15克,料酒、葱、姜、盐、胡椒粉各适量。
【做法】
(1)黄芪洗净润透切片,葱、姜拍碎,瘦肉洗净后放入沸水锅中汆烫去血水捞出,再用清水洗净切成小方块。
(2)黄芪、瘦肉、葱、姜、料酒、盐同入碗内,注入适量清水,隔水炖煮。
(3)煮沸后,捞去浮沫,改用小火炖,炖至瘦肉熟烂,用盐、胡椒粉调味即成。
【功效】本品具有补中益气、补肺益肾、养心安神的功效,适用于神经衰弱、失眠、食欲不振、慢性肝炎、高血压、高胆固醇、冠心病等患者。
16.生滚青鱼片粥
本品将青鱼片与大米一起熬煮成粥,具有很好的补气效果。
【材料】大米100克,青鱼200克,大葱5克,姜3克,盐4克,味精2克,植物油5克,香油2克。
【做法】
(1)将青鱼洗净取肉,沥干水分,切成薄片。
(2)将鱼片放人碗内,加入适量盐、味精、熟植物油拌匀稍腌。
(3)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
(4)取锅加入约1000毫升冷水,加入粳米,先用旺火烧沸,然后改用小火熬煮。
(5)至粥将成时,放入鱼片。
(6)待沸,再加入味精、盐调味,撒上姜丝、葱丝,淋上香油即可。
【功效】本品具有补气消肿、补虚养身的功效。青鱼忌用牛、羊油煎炸,不可与荆芥、白术、苍术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