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体质四季.时令养生注意事项

养生之家导读:,我就针对气虚体质者的四季养生要点做一详细的阐述,希望对你的健康有所帮助。

有心的读者朋友可能注意到了,我在本书中曾多次提到养生应顺应气候变化,这是各种体质者都必须遵循的养生之道。今天,我就针对气虚体质者的四季养生要点做一详细的阐述,希望对你的健康有所帮助。

从理论上来讲,四季养生和饮食、精神、起居、药物、经络按摩等养生方式一样,是调养身体的重要方式之一,只是四季养生更注重时效性、季节性、地域性。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比如岭南沿海地区和西北高原地区气虚体质者的养生方式就有所差别。对于这一点,我在后文将会进行详细的介绍。今天,我只针对四季变化对气虚体质者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做一介绍。

在四季养生这一大概念下,季节转换、气候变化的节点似乎是所有养生专家关注的焦点,要特别留心。

初春一般指每年的3月份,此时气候多变,如果冷空气较强,可使室内温度骤然降至10摄氏度以下,甚至会出现降雨或降雪天气,有时雨雪可持续10天左右,这就是民间所说的倒春寒。这种气候,老人、小孩、阳虚体质者、气虚体质者最难忍受。在四季比较分明的地区,倒春寒时节“春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春捂”一方面有助于阳气生发,另一方面可抵御寒冷刺激,使机体免受寒邪刺激。在倒春寒期间,不宜再像冬季那样大吃特吃大补食物了。

“秋老虎”一般会发生立秋后8月与9月之交,可持续15~20天。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天气是因为南退后的副热带高压又再度控制江淮及附近地区,形成连日晴朗、日射强烈,重新出现暑热天气,使人们常感到烈日炎炎、燥热难耐,所以又给这样的天气起了个别名“秋老虎”。虽然秋老虎还保存了盛夏的一些余威,但是毕竟已经入秋,昼夜温差较大,白天气温较高,早、晚却格外凉爽。气虚体质者在秋老虎时节也是比较难过的,因为,经历了一个夏季,机体往往会倍感虚弱,“无病三分虚”便是形容夏季健康状况的最佳说法,气虚体质者的反应较健康人明显些。好不容易熬过了炎炎夏日,进入秋季,夏季虚弱的身体还没有得到补养,又遇到了秋老虎,令气虚体质者没有喘息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气虚体质者不要自乱了阵脚,要针对具体情况解决问题。白天气温较高时可常喝些酸梅汤、胡萝卜汁、西洋参茶等消暑气,早晚气温较低时,注意避寒保暖。

有些气虚体质者认为,好不容易熬过了秋老虎,进入了舒适凉爽的秋季,终于可以大补特补,以改善夏秋季节形成虚弱体质了。事实并非像大家想的那样,即便进入了秋季,滋补也不可操之过急。应本着“冬季进补,秋先垫底”的原则来调理身体状况。什么意思呢?就是告诉气虚体质者,不要一入秋,食欲稍微好一些,就大鱼大肉、保健品等无限制地进补。因为脾胃有两怕,一怕湿邪外侵,二怕肝气克犯。夏季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较高,暑湿容易伤脾。所以,到了夏天,脾胃不好的人稍微吃些寒凉或不干净的食物便会拉肚子,这会加重气虚体质,造成虚上加虚。到了秋天,空气干燥了些,脾脏终于可以喘口气了,此时若忙着进补又会加重脾脏的负担。所以,进补不可操之过急。不妨先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喝粥,让脾胃充分休息一段时间。假如,整个夏天吃进了大量的寒凉食物,这时候不妨稍微泻一两次,以便于将腹中的寒邪排出体外,减轻脾胃的负担。

通常情况下,冬至过后就可以慢慢进补了。但是,进补并不是盲目地大鱼大肉吃着,名贵的保健品吃着,要根据跟个人的身体状况合理进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