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生活起居
生活起居主要包括劳逸、起居(作息安排)等日常生活和工作情况,是人类生存和保持健康的必要条件。生活起居是否有规律,将会对脏腑气血阴阳盛衰偏颇造成不同的影响.从而形成体质的差异。

古往今来,人们从“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自然现象中体会出“生命在于运动”的真谛,视体育锻炼为增强体质的法宝。历代医家总结的“养生导引之法”,诸如太极拳、五禽戏等.便是以运动来调养体质的典范。劳逸适度,能促进人体的身心健康,维护和增强体质。而过度的劳累和安逸,则对人体的体质有不良的影响。如长期劳作过度,易损伤筋骨肌肉,消耗气血阴阳,致使脏腑精气不足,功能减退,多形成虚性体质。《素问·举痛论》日:劳则气耗……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而过度的安逸,长期养尊处优,四体不勤,易使人体气血不畅,脾胃功能减退,可形成痰瘀型体质,或形成虚性体质。
(三)年龄因素
年龄也是影响体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体的结构、机能与代谢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规律性的变化。总的来说,人的生命历程都是从少儿、青年到中年,再转向老年。中医学在《素问·上古天真论》和《灵枢·天年》中深刻地论述了人体脏腑气血盛衰与年龄的关系。在生长、发育、壮盛以至衰老、死亡的过程中,脏腑气血由盛而衰,影响着人体生理功能.决定着人体的体质.从而决定着各年龄期对致病因素反应的能力与类型。如小儿体质为“稚阴稚阳”之体,所谓“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温病条辨·解儿难》)。到了青春期则体质渐趋成熟,至青春期末,体质基本定型;青壮年是人体脏腑气血阴阳最旺盛时期,因而也是体质最强健阶段;及至老年.脏腑生理机能减退,体质日趋下降,逐渐呈现“老态龙钟”的衰老征象。
(四)性别差异
人类最基本的体质类型可分为男性体质与女性体质两大类。由于男女在遗传性征、身体形态、脏腑结构等方面的差别,相应的生理功能、心理特征也就有差异,因而体质上存在着性别差异。男为阳.女为阴。男性多禀阳刚之气.体魄健壮魁梧。能胜任繁重的体力和脑力劳动,性格多外向,粗犷,心胸开阔;女性多禀阴柔之气,脏腑功能较弱,体形小巧苗条,性格多内向.喜静,细腻,多愁善感。男子以气(精)为本.女子以血为先,女性又有经带胎产的特点。所以说,男子以肾为先天.女子以肝为先天。“男子多用气,故气常不足;女子多用血,故血常不足。所以男子病多在气分.女子病多在血分”(《医门法律》)。“男子之病.多由伤精;女子之病,多由伤血”(《妇科玉尺》)。可见.男女性别不同,其遗传性征、身体形态、脏腑结构与生理功能、物质代谢乃至心理特征等都有所不同.体质上也必然存在着性别差异。
(五)精神情志
精神状态的好坏是影响体质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与脏腑气血阴阳有着密切的关系。脏腑所化生和储藏的气血阴阳是精神情志活动产生的物质基础,同时人的精神状态和七情的变化.也时刻影响着脏腑气血的功能活动,从而影响人体的体质。情志舒畅.精神愉快,则脏腑经络功能协调,气血调畅。体质则健壮。若长期强烈的精神刺激,持久的情志异常波动,超过人体的生理调节能力,就会影响脏腑经络功能,导致机体阴阳气血失调或不足.给体质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形成某种特定的体质。如长期精神抑郁.情志不畅,则脏腑失调.气血阻滞,易形成气郁体质或瘀血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