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泛指田螺科的软体动物。田螺在全国大部地区的江河、湖泊、沟壑、沼泽、池塘等淡水中都有分布,常见有中国圆田螺、中华圆田螺等。田螺可以食用的部分主要是它的肉质足。肉质丰腴细腻,味道鲜美,素有“盘中明珠”的美誉,可在夏、秋季节捕取。
一、田螺有哪些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
田螺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钙质的天然动物性保健食品。田螺中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D和多种微量元素,营养成分的含量和组合都优于鸡、鸭、鹅肉等,在常见的60多种水生动植物中,营养价值仅次于虾。
中医认为,田螺肉味甘、性寒、无毒,可入药,具有清热、明目、利尿、通淋、散结、敛疮、止痛等功效,主治尿赤热痛、小便不通、痔疮、黄疸、脚气、水肿、消渴、胃痛、便血、目赤肿痛、湿疹、疔疮肿毒及小儿惊风等。我国民间用田螺防治疾病的历史十分悠久。现代医学研究还发现,田螺可治疗细菌性痢疾、风湿性关节炎、肾炎水肿、疔疮肿痛、中耳炎、佝偻病、脱肛、狐臭、胃痛、胃酸、小儿湿疹、妊娠水肿、妇女子宫下垂等多种疾病。田螺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可以防治脚气病,对喝生水引起的腹泻也有一定功效。田螺还有镇静神经的作用,感到精神紧张时,田螺是理想的食品。适宜黄疸、水肿、小便不通、痔疮便血、脚气、消渴、风热目赤肿痛以及醉酒的人食用,同时适宜糖尿病、癌症、干燥综合症、肥胖症、高血脂症、冠心病、动脉硬化、脂肪肝患者食用。
一、食用田螺的坏处
(一)食用螺类要防止病菌和寄生虫感染。田螺一般长在水塘里,如果水质不好的话,容易受污染;如果螺内的大便没排干净,会有很多寄生虫,比如钉螺就是血吸虫的寄主。
食用的时候最好买河螺或者田螺,水塘里的螺少吃。买回来后用一个桶放清水
把螺养几天,每天换一次水,让螺把大便排净;煮螺的时候要煮透煮熟,确保杀死寄生虫。最好不要吃烧烤的海螺,因为如果烧不熟,容易感染肝吸虫病。
(二)凡属脾胃虚寒,便溏腹泻的人忌食。
(三)因螺性大寒,所以风寒感冒期间忌食,女子行经期间及妇人产后忌食。
(四)螺肉不宜与中药蛤蚧、西药土霉素同服;不宜与牛肉、羊肉、蚕豆、猪肉、蛤、面、玉米、冬瓜、香瓜、木耳及糖类同食;吃螺不可饮用冰水,否则会导致腹泻。
三、田螺食疗配方推荐
(一)田螺粥:田螺肉120克,用水略煮后捞起,去壳取肉;糯米100克,用煮田螺的水煮稀粥,待米煮透后,放入田螺肉一同煮熟食。可加猪脂、食盐少许调味。
选自《圣惠方》。田螺肉能清热止渴,糯米也“主消渴”,同用可以增强疗效。用于消渴饮水、小便次数多。
(二)田螺酒:田螺肉100克,捣烂,用黄酒约200毫升,微炖后,过滤取汁饮。选自《寿域神方》。本方取田螺除湿退黄,用黄酒可浸取田螺之汁。用于“酒疸诸黄”。
(三)治传染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田螺500克养水中2~3天,使其排尽污泥废物,然后将田螺尾部敲去少许,与鸡骨草50~100克同煮汤服食。每日1次。
(四)治小便不利、白浊:田螺250克洗净,去尾部,入热油锅内,略炒片刻,加入大蒜头少许,食盐调味,加水煮熟,用针挑出螺肉食用。
(五)治黄疸:田螺肉100克,茵陈12克,溪黄草30克,田基黄30克,水煎服,每日1~2剂。
(六)治菌痢:田螺500克,挑出螺肉,晒干,炒焦,水煎服,每次10克,每日3次。
(七)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消渴病:大田螺15个,养于清水中漂去泥,取出螺肉加入米酒半小杯拌和,再放人清水中炖熟饮汤,每日1次。
(八)治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泌尿系结石:车前子30克,红枣10个,田螺(连壳)1000克。先用清水静养田螺1~2天,经常换水以漂去污泥,斩去田螺尖;红枣(去核)洗净。用纱布另包车前子,与红枣、田螺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2小时,饮汤吃螺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