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严格区分细菌性痢疾与阿米巴性痢疾
·患细菌性痢疾(菌痢)与阿米巴性痢疾的病人都可以出现腹泻、腹痛或大便带有粘液脓血,有些人一律称之为痢疾。然而事实上,这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其病因、治疗和预后等都不相同,因此必须把这两种疾病区别开来。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的,又分为急性菌痢与慢性菌痢,其病变部位主要在乙状结肠与直肠。急性菌痢的临床特点是急性起病、畏寒、高热、腹痛、腹泻,多先为稀水样便,后转为脓血样便,一日多达10~20次以上,每次量不多,常伴有里急后重,多有左下腹压痛。大便检查时显微镜下可见脓细胞,常在10个以上/高倍视野,可见红细胞及巨噬细胞。大便培养可分离出致病菌。急性菌痢自然病程一般为1~2周。如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超过两个月以上时,称为慢性菌痢。治疗一般常用口服抗生素或磺胺类或呋喃类药物均有效。
阿米巴痢疾是由致病性溶组织阿米巴引起的,病变部位以回盲部为主。其临床特点与细菌性痢疾表现相似,但又有不同。
阿米巴痢疾一般起病缓慢,体温多正常,常以腹痛、腹泻开始,大便次数每日一般不超过10次,伴有里急后重者较少,每次大便量较多,以血为主(呈暗红色或果酱色),有腐败腥臭味。两侧下腹部可有压痛,尤以右下腹压痛明显。大便检查在显微镜下以红细胞为主,可查到阿米巴原虫(滋养体或包囊)。病因治疗常用灭滴灵、碘喹啉制剂等。如果治疗不彻底容易复发或转为慢性阿米巴痢疾,少数可发生阿米巴肝脓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