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本病患者以20~40岁居多。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此病病情容易反复很多病人病程较长,重型病人可出现发热、身痛、消瘦、血、衰弱等症。有上述症状的病人,通过医生检查,在排除了慢性细菌性痢疾、性阿米巴痢疾、克隆病、结肠癌、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情况下,应首先考虑患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
溃疡性结肠炎常见的证型有:大肠湿热型腹痛,下痢脓血,肛门灼热,而不爽小便黄赤或伴发热、口渴,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导滞,调气行血。方用芍药汤合白头翁汤加减:白头翁20克、黄柏10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大黄5克、槟榔10克、当归10克、木香10克、炙甘草15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中成药可选香连丸,每次3~6克(浓缩丸每次6~12丸),1日3次,温开水送服;或枳实导滞丸,每次6~9克,1日2次,温开水送服。
寒湿凝滞型痢下白多赤少,或纯为白冻,腹痛,里急后重,苔白腻,舌质淡,脉滑或濡。治宜温化寒湿。方用胃苓汤加减:苍术10克、白术15克、厚朴10克、陈皮10克、桂枝10克、茯苓15克、炮姜10克木香10克、炒白芍1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成药可选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等。
脾胃虚弱型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兼有黏液,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健脾益胃。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1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扁豆10克、山药15克、陈皮10克、木香10克、砂仁10克、炮姜1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倘兼肝郁而肠鸣腹胀,泻后痛减,伴胁痛、易怒者,可选舒肝和胃丸、逍丸、健脾丸等。
肾阳虚衰型晨起腹泻、腹痛、肠鸣、便急、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口淡喜热饮,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细。治宜温肾固肠。方用四神丸加减:补骨脂12克、肉豆蔻10克、吴茱萸5克、赤石脂10克五味子10克、肉桂10克、白芍15克、炙甘草5克、炮姜5克、诃子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溃疡性结肠炎常为虚实夹杂,寒热互结之证。故最好求得有经验的临床医师的指导。近年,用灌肠疗法如锡类散、云南白药等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颇佳,也便于家庭中推广应用。特别是久病脾胃已伤,不宜口服寒凉之剂,而脓血便又很严重的患者,更宜于在口服扶正之品时,给予凉血之品灌肠治疗。
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要注意自我调护,者可适当休息,重型和暴发型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饮食以柔软、易消化、富于营养、有足够热量为原则,宜少食多餐,避免烟酒和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