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举例】
案1
姜某,女,25岁,1995年元月13日初诊。患者去年7月孕43天自然流产,无外伤及服药史。现已5月仍未怀孕且每月行经量多,色鲜红有血块,伴心烦失眠,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软,患者平素喜食辛辣之物。
辨证:肾阴虚,下焦热甚。
:::治则:滋阴补肾,清热。
处方:生地15g,山药10g,山茱萸12g,泽泻10g,茯苓10g,丹皮12g,黄连10g,牛膝10g,黄柏10g.6剂,水煎服,每日1剂,嘱其忌食辛辣之物。
二诊时诉:服上方6剂后心烦已减。黄连减至6g,服18剂后改服六味地黄丸半月,每次3粒,每日3次。经以上治疗后,患者此次经量较上月少,色红,仍有血块舌质淡红,少苔,脉数,嘱其月经干净后继服六味地黄丸1个月。此后每月均按此法治疗,直至怀孕。患者于1996年6月顺产一健康女婴。
按语:本例患者阴虚内热不孕,在运用滋补肾阴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清上焦之热的黄连,清下焦之热的黄柏。用牛膝增加补肝肾之力,并使其引药下行,直达病所。
案2
田某,女,29岁,1995年7月3日初诊。患者于1992年3月顺产一女婴,3年多未避孕,亦未怀孕。自诉心烦不眠,易怒易激动,近来上症加重,且行经量多,色红,伴血块。五心烦热,腰困如折,舌红少苔,脉弦数。
辨证:属肾阴虚,肝郁化火。
::治则:滋阴补肾,舒肝解郁。
处方:六味地黄丸合逍遥散加味。生、熟地各15g,山茱萸10g,山药10g,泽泻10g,茯苓10g,丹皮10g,柴胡10g,白芍12g,薄荷10g,香附10g,木香6g,栀子10g,杜仲10g,牛膝10g。共3剂,水煎服,嘱其心静少怒忌辛辣物。1995年7月15日二诊诉:服上药后,诸症稍减,仍心烦少眠,上方加黄连10g,减木香。连服30剂,经期停药。因中药煎服不便,故改六味地黄丸服3个月,经期停药。1996年7月随访,患者孕3个月。按语:此例患者不孕由于肾阴虚伴肝郁化火,治疗滋阴补肾同时加舒肝解郁、清热之品。
临床继发性不孕以肾虚多见,先天肾气不充,精血不足,冲脉失养不能摄精成孕。虚者温肾填精,补益冲任;实者疏肝解郁,化痰除湿,使气血调和,月事有常则能摄精成孕,即可谓调经种子。而肾阴虚内热不孕甚为少见此患者为阴虚内热不孕,然辨证清楚,用药得当,亦能获得良效。
案3
黄某,女,29岁,1990年5月18日初诊。患者婚后5年未孕,经期提前6~8天,量少色鲜红,伴夜间潮热盗汗,手足心,、
热,腰酸痛,舌质红,无苔,脉虚数。妇科检查诊为慢性盆腔炎、输卵管通而不畅。辨证:肾阴亏虚。处方:六味地黄丸加减,服用9剂后复诊,潮热盗汗已减轻原方加细辛、穿山甲、路路通等,服用60余剂后,月经恢复正常,诸症消失妇科检查输卵管通畅,改服中成药六味地黄丸,1个月后怀孕。
按语:《素问·奇病论》云:“胞脉者系于肾”,肾藏精,肾精充足,由络脉输注达胞宫,于是经、孕正常,反之则生病变。本例即由肾阴虚,虚火灼阴,胞宫枯燥而致数载不孕,方用六味地黄丸滋阴液、潜浮阳、润胞宫、调冲任而收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