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加减治骨折延迟愈合医案、配方

养生之家导读: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系由骨的滋养动脉损伤后,骨供血不足所致,治疗配方是什么?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病案举例】

案1

张某。男,34岁。1997年11月3日因车祸致右胫腓骨中下段骨折,行管形石膏复位固定3个月后,光片检查未见骨痂生长,再行管形石膏固定。再3个月后复查光片,骨折线仍清晰可见,未见骨痂生长。诊断为骨折延迟愈合曾服三七片、钙片等。就诊时精神尚可,无明显异常体征。再次行小腿夹板固定,并投之六味地黄汤加味:熟地、续断各30g、山茱英、山药各15g,泽泻、丹皮、茯苓各10g,自然铜5g.水煎服,1剂/天,分2次内服。1个月后复查X光片骨折线已模糊,有少量骨痂生长。再将上药10剂的总剂量煎成膏剂1000ml,每日2次,每次50ml。续服2个月后复查X光片:大量骨痂生长,解除夹板后嘱患者进行右下肢功能锻炼,1个月后能正常行走。

按语: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系由骨的滋养动脉损伤后,骨供血不足所致。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应用滋补肝肾要方六味地黄丸,加续断、自然铜,可增强滋补肝肾、壮骨生髓之效。

案2

吴某,男,32岁,1995年2月28日初诊,左胫腓骨中下1/3骨折后1年。患者于1993年12月1日车祸致左胫腓骨中下1/3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在外院急诊行固定术。经1年治疗,骨折迟缓愈合。X线摄片示:骨折端骨稀少骨折间隙清楚,尚无骨硬化现象,内固定之螺丝钉松动骨折端骨质疏松。于1995年1月入院行取钢钉术,术后石膏外固定诊见:伤肢局部稍肿,骨折端仍有疼痛和压痛,伤肢肌肉松弛,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纳差,舌淡、苔薄白,脉细略数无力。

:::辨证:伤筋动骨日久,致肝肾精气虚损。

治则:滋养肝肾,益气补血,佐以健运脾胃。

处方:拟六味地黄汤加减:熟地黄、山药、黄芪、杜仲、鸡血藤各20g,山茱萸、茯苓、党参、骨碎补、鹿角胶(烊)各15g鸡内金12g,每天1剂,水煎服。外敷驳骨药散,伤肢用五夹板固定,并行功能锻炼。

治疗2个月,复查X线摄片示:骨折线已模糊,有较多骨痂生长。除去夹板,续服上方及外敷中药,同年底随访,左下肢活动正常,恢复工作。

按语:中医学认为,筋骨是肝肾之外合,肝肾之精气盛衰与筋骨相关联。骨折迟缓愈合,应注重调整肝肾气血,故用六味地黄汤去牡丹皮、泽泻,加黄芪、党参、杜仲、鹿角胶、骨碎补、鸡血藤补益气血,滋养肝肾;党参、茯苓鸡内金健运脾胃。结合外敷药散、功能锻炼,内外施治,故2月而愈。

养生专题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
通天达地汤解表清里,疏散风热。用于外感发热。那么,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