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加减治失眠医案、配方

养生之家导读:《类证治裁》曰:“阳气动而之静,则寐;阴气静而之动,治疗配方是什么?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病案举例】

案1

江某,女,58岁,1996年12月7日就诊。主诉反复失眠,烦躁5天。人院前5天因工作紧张经常出现夜间失眠,或人睡困难,或时睡时醒,或醒后不能再睡,或整夜不能人睡,伴烦躁易怒,口干口苦,食欲欠佳,全身疲乏无力四肢酸软,严重影响生活与工作,舌质红苔黄,脉细,查植物神经系统功能测试:植物神经系统功能轻度失调,中枢性反应下降。投以生、熟地各15g,山萸肉15g,怀山药30g,茯苓10g,丹皮10g,泽泻10g,酸枣仁30g,合欢皮15g,生芪15g,夜交藤15g,党参15g,五味子10g,服10剂后失眠程度减轻,停5天。后继续服10剂,失眠症状消失。

按语:本例属心肾不交之不寐。在正常情况下,心火下降于肾,与肾阳共同温煦肾阴,使肾水不寒,同时肾水上济于心,与心阴共同涵养心阳,使心火不亢,维持心肾相交,水火相济的动态平衡,肾水不能上滋,则心火独亢,而症见失眠、烦躁等心肾不交之症,因此本例在滋阴补肾的同时佐以清心火,安神之品,维持心与肾在阴阳、水火之间的动态平衡,达到心肾相交,失眠自除。

案2

石某,男,67岁,退休教师,患糖尿病3年来,平素常服降糖药控制症状,因本病发作,治疗1周无好转,于1998年11月20日人我院治疗。入院时空服血糖1.6mmol/L,经肌注胰岛素,口服达美康治疗近1周,血糖降至正常。近20日来,少寐,甚则彻夜难眠,躁动不安,躁甚时用头撞壁,头晕,耳鸣,先后服用多种镇静药,如卡马西平、安定、苯巴比妥及安神类中药无好转。查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辨证:心肾不交。

治则:滋水涵木。

处方:六味地黄汤加味:熟地15g,怀山药10g,丹皮10g泽泻10g,山英肉12g,云苓10g,远志10g,炒枣仁10g,黄连3g文火水煎服。

服3剂,即能人睡,精神转佳,迭进10剂,诸症悉除。

按语:《类证治裁》曰:“阳气动而之静,则寐;阴气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本案病机为肾阴不足,心火上亢。即“水火不济”。以致阴阳失交,阳不入阴。按“阴虚而阳盛,先补其阴,后泻其阳而合之”的治则本方滋补肾阴培其本,佐以泻火治其标,使水火相济,阴阳相交而病愈。

养生专题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
通天达地汤解表清里,疏散风热。用于外感发热。那么,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