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加减治哮喘医案、配方

养生之家导读: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其发作之关键在于内伏之痰为诱因所触发,治疗配方是什么?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病案举例】

案1

刘某,男,56岁,1987年11月4日就诊。咳喘20余年,此次发作已半月,经西药抗感染、解痉定喘和中药温肺化痰、止咳平喘剂治疗,未见明显缓解。刻下:喘促气急,动则尤甚,胸中闷滞,如压重物,腰部酸痛,喉中痰鸣,痰浊时时上泛,每于晨起痰多味咸,心中烦躁,手足心热,舌嫩红,脉沉细数。呼吸音减弱,心浊音界缩小,X线透视:阻塞性肺气肿。

辨证:肾阴不足,失于滋润,肾不纳气。

处方:六味地黄丸加味:熟地15g山肉、山药、丹皮、泽泻、茯苓、胡桃肉、破故纸、款冬花、五味子各10g,半夏3g.

上药坚持服用半月后,咳喘胸闷,明显减轻。患者要求原方续服。前后共服40剂,诸症悉除。1988年冬随访时,患者诉入冬后又服用15剂,咳喘未复发,并能做轻微家务活。

案2

杨某,男,48岁,1990年3月19日初诊哮喘20余年,,

反复发作,每因气候反常、劳累过度而诱发,曾多方治疗效果不显。症见:呼吸短促,喉中哮鸣有声,夜间加重,不能平卧,清晨减轻,头晕耳鸣,腰酸腿痛,神疲乏力,夜间汗出,目眶黑圈,口唇紫绀,严重时小便失禁,舌红干燥,脉细数。曾予定喘汤合麦门冬汤加减20剂罔效,后予补肺健脾之六君子汤合玉屏风散12剂亦少效验。

辨证:肾阴亏损、虚火上炎。

治则:滋阴补肾、引火归元。

处方:六味地黄汤加味:熟地黄30g,山萸肉15g,怀山药15g,泽泻15g,白茯苓30g,丹皮10g,五味子10g,枸杞30g,黄柏10g。

服药3剂,哮喘即止。再服药6剂,诸症悉平。后改汤为丸,巩固调治3个月而愈,迄今未见复发。

按语: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其发作之关键在于内伏之痰为诱因所触发。由于本病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诱发因素较多,有时无法明确其诱因,所以在临床只能控制发作,无法根治。笔者根据“久病穷必及肾”的原因,采用避实就虚、治病求本的原则,用六味地黄汤滋阴补肾、引火归元,汤丸并用,故诸症悉平。

养生专题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
通天达地汤解表清里,疏散风热。用于外感发热。那么,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