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为常见的呼吸系统过敏性疾病。系由于各种因素刺激,使气管、支气管的敏感性增高,引起广泛的小支气管平滑肌黏膜水肿和黏液分泌亢进,导致气道痉挛、狭窄,出现发作性并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按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不同,可大致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外源性的发病与外感六淫之邪有关,内源性与阴阳失调有关。玉屏风散外可解表邪,调整阴阳,对哮喘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临床应用】
刘勤建运用玉屏风散合参蛤散治疗缓解期哮喘。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急性感染期均常规治疗(抗炎、解痉、平喘等对症治疗)观察组:缓解期服用玉屏风散合参蛤散(由黄芪、防风、白术、党参、蛤蚧等配制而成的胶囊);对照组:缓解期口服酮替芬片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VC、FEV1都有显著增加,但观察组肺通气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P<0.05)。
陈新开3运用玉屏风散合六味地黄汤治疗哮喘缓解期38例。基本方药:黄芪10~30g,防风、焦白术各515g,生地10~20g,山茱萸6~15g,丹皮5~10g,淮山药、茯苓各10~20g,象贝母6~20g,炙麻黄3~10g,煨灯子6~15g,地龙5~15g,甘草3~5g,仍有少量咳喘症状去煨炣子加桑白皮、法半夏、橘红络;肾虚症状重加紫河车、补骨脂。治疗结果:痊愈25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2例。
何来福等运用玉屏风散加味治疗支气管哮喘48例方药:黄芪30g,白术10g,防风10g,地龙10g,紫菀10g,五味子10g,乌梅10g,苏子10g,陈皮10g,半夏10g,紫石英10g治疗结果:治愈25例,好转17例,未愈6例。
成春华等运用玉屏风散加味治疗支气管哮喘103例。药物组成:黄芪30g,白术20g,防风10g,当归12g,赤芍18g,陈皮6g治疗结果:临床控制29例,显效43例,好转2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1.2%。
卢宏昌等1运用玉屏风散预防哮喘发作。治疗方法:观察组用玉屏风散。方药为:黄芪30g,白术10g,防风10g对照组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普米克气雾剂(无锡阿斯特拉制药公司生产)治疗结果:观察组哮喘控制、痰鸣消失18例,哮喘缓解、发作减少12例;症状无变化2例;对照组分别为18、11、2例。观察组有效率为93.75%,略高于对照组93.55%。
吴氏用玉屏风散加味治疗支气管哮喘103例,方药为黄芪30g,白术20g,防风10g,当归12g,赤芍8g,陈皮6g,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1.2%。
【病案举例】
1.患者女,59岁,反复咳喘20年,加重5年余。患者20年前因感冒失治致哮喘,经西医治疗后症状缓解,但每年秋冬之交或冬末春初时易反复感冒而发作。近5年来病情逐渐加重,每遇风寒即反复咳喘,动则心慌气喘加重,平日食欲差,全身疲乏无力,少气懒言,畏寒汗出,每日需服用强的松、平喘药才能缓解。查体:神疲,呼吸促,口唇轻度紫绀,舌质暗红,舌体胖,苔薄白,脉沉细,双肺可闻及哮鸣音。X线示双肺纹理增强。诊为支气管哮喘,给以黄芪、白术、防风、当归、赤芍、陈皮,共为粗末,每次9g,每日2次,适量蜂蜜调服。服药1疗程后,食欲较前明显增加,全身有力,喘憋、畏寒、汗出明显减轻。嘱其继续服药,并逐渐减少激素用量,坚持服药半年以上,停服激素,偶尔小发作,服用少量喘定即能缓解症状,坚持服药1年,能胜任一般家务,随访2年未复发。
按:本病属祖国医学哮证范畴,主要病机为痼痰内伏,正气必虚,肺气虚,卫外不固,易感邪而致反复发作。选用玉屏风散加味,方中黄芪益气固表,补三焦而实卫;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以加强固表之力;防风周行全身达体表而御风寒;当归、赤芍养血活血化瘀,使血脉通畅,行气、通气改善;陈皮理气化痰,健脾消食。诸药合用,共达补肺固表、扶正祛邪之功。据现代药理研究报道:黄芪含有生物活性多糖体,对诱生病毒干扰素有促进作用,并能调节、增强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防风能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抑制哮喘发作期的变态反应,消除过敏原的刺激。赤芍能降低肺动脉压,增加肺循环血流速度,改善局部的新陈代谢,消除支气管黏膜水肿,有利于呼吸功能的恢复。玉屏风散加味还可通过保护和恢复气道黏膜上皮而起抗细菌黏附作用,达到抗感染目的。本方对支气管哮喘有预防及减少复发的作用,但需坚持长时间服药。
2.刘某,男,56岁,1995年8月20日入院,自述气喘痰鸣反复发作10年余,曾诊为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每年多在7月初开始出现鼻内发痒,连续打喷嚏,鼻塞,流大量清水样鼻涕,有时伴有嗅觉障碍,咽部、耳部及眼部发痒,经口服脱敏药后,可使病情缓解,至9月份,病情自然痊愈,如此周而复始,年复一年。近3年来,发作频繁,无明显的季节性,每因劳累或外感而诱发,发作时,喘促有声,喉中痰鸣,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听诊两肺可闻哮鸣音,,。
心率92次/分,律齐,无病理性杂音。舌质淡红,苔薄白略腻,脉滑数。胸片示:肺气肿。诊断为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入院后先后服用温肺化痰平喘及清热化痰平喘之方效果不显,故改以益气固表、健脾化痰平喘之法。处方:黄芪30g,白术10g,防风10g,地龙10g,紫菀10g,五味子10g,乌梅10g,紫苏子10g,陈皮10g,半夏10g,紫石英10g,每日1剂,水煎服。服用3剂后,喘憋胸闷明显减轻,原方加减共用15剂,诸症悉除,并嘱每月服药5剂,巩固治疗半年后停药,随访至今再未复发。
按: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变态反应性疾病,病机复杂,起病急,发作快,往往迁延不愈,不易根治。祖国医学对本病早有记述,《症因脉治·哮病》指出:“哮喘之因,痰饮留伏,结成白,潜伏于内,偶有七情之犯,饮食之伤,或外有时令之风寒束其肌表,则哮喘之症作矣。”哮喘的发病多由外因作用于内因造成,其病机在于痰饮久伏,肺卫气虚,腠理疏松,遇到诱因,一触即发,反复不已,而反复发作,耗散肺气,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故益气固表,调理肺卫之气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所在。玉屏风散益气固表,健脾除湿,以截断生痰之源,同时能阻抗外邪的进一步侵及转变途径,再伍紫苏子、半夏、陈皮、紫菀祛痰理气,平喘止咳;乌梅、五味子敛肺止咳,紫石英、地龙,一温一寒,相反相成,寒热喘证皆宜。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白术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半夏、陈皮镇咳祛痰,抑菌消炎,对支气管有扩张作用。全方有明显的增强免疫,改善肺通气功能,提高血氧饱和及抗菌消炎作用故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满意。
3.陈某,女,39岁。1992年5月7日诊每月感冒不断,外感后必咳嗽、哮喘,迁延难愈,不堪其苦,有哮喘家族史,舌脉无异。
用玉屏风散加味,俾表固卫充,杜绝外患处方:黄芪400g,白术、丹参各200g,防风、蝉蜕各100g,打末,早晚各煎15g饮服先后共服3剂,一般受寒能耐受,感冒减少十分之七八,感后咳喘不作,病家甚感满意。
按:哮喘由内外因相互作用而发,玉屏风散能益肺卫而固表,使藩篱密闭而抗御外邪;所加丹参能改善微循环,具良好的抗哮喘作用;蝉蜕既能抗过敏,又可松解支气管平滑肌而平喘,诸药合用,共奏御邪息喘之功。玉屏风散各药的量,芪术:防按4:2:1效果较佳。
在剂型及用法上,采用研末煮散方法,虽疗程较长,但可藉此由量变达质变,改变哮喘体质,绝非一般汤剂可以取代。
4.张某,男,12岁,学生,1982年11月2日初诊。患儿3岁时因麻疹后遗哮喘,嗣后每有气交之变,即行引发,发时恒用温肺化痰之剂或西药氨茶碱等,以暂时缓解。面色白,形体羸瘦,食欲不振,脉象濡软,苔白边有齿印。责之肺脾气虚,以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加减,药用:黄芪12g,太子参12g,炒白术9g,炙甘草3g,茯苓9g,淮山药12g,防风3g,陈皮3g,半夏6g,服药10剂,食欲增加,宿疾未作,继以玉屏风散,研为粗末,每以12g与姜枣同蒸,饮汤食枣。服药期间曾小发1次,连服2剂,宿恙竟告蠲除。
按:哮喘宿疾,本虚标实,张景岳曰:“喘有夙根,遇寒即发,或遇劳即发者,亦名哮喘。未发时以扶正气为主,既发时以攻邪气为主。”确属经验之谈,其治疗时机在于治其未发之时,治疗大法当从扶正着手。但扶正宜辨肺、脾、肾三脏之偏虚,掌握重点,予以补益。玉屏风散乃实表固卫、肺脾同治之方,若肾气兼虚者,多加入紫河车、熟地、胡桃肉、补骨脂等,疗效更佳。
5.马某,女,63岁,农民,1992年12月12日初诊。前年冬寒感致咳嗽迄今未愈,遇寒加重,众家医院诊为慢性支气管炎,给予止咳祛痰药、止嗽散类等未效,半月来天冷突变病情加重,不敢越出门外,由家人请医前去诊治,览其众方皆从外感论治。患者面色苍白无华,自汗恶风,鼻流清涕,咳而少痰,舌胖有齿痕、苔薄白,脉濡细,辨为脾肺气虚,卫阳不固。治以扶正固本,祛痰止咳。处方:炙黄芪30g,白术15g,防风、炙紫菀、炙款冬花、前胡、山药各10g,陈皮9g,炙甘草3g,连服5剂,久嗽减半,自汗如故,加煅龙骨15g,五味子4g,助敛肺宁嗽之力,续服21剂,诸症悉除。随访至今很少感冒,身体健壮。
按:年过半百,腠理疏松,本虚标实,邪之所凑。玉屏风散加山药、甘草扶正固本,健脾除湿。伍紫菀、款冬花、陈皮、前胡使肺气宣肃,气机升降如常,3载顽疾得以治愈。
6.李某,女,42岁,工人,1994年8月14日初诊。患者发育良好,营养中等,面色白,舌淡苔白腻,脉浮细数。询问其病况,自述在30岁时秋季因感冒引起咳嗽,逐渐出现哮喘,每年最少复发3~6次,每次复发最少7~10天,每次复发时运用西药抗生素和激素治疗。此次复发达15天之多,经用先锋霉素注射液、病毒唑注射液及地塞米松注射液,病情缓解,但仍有哮喘,要求应用中药配合治疗,医者以玉屏风散加板蓝根、桑皮、枇杷叶、沙参、马兜铃,服药数剂,病痊愈,追访3年来感冒减少,并从未出现哮喘。
7.顾某,男,50岁。1996年4月9日就诊。患者有慢性气管炎病史4年,每因天气变化诱发本病。近日又不慎受凉,咳嗽,胸闷,动则气喘,痰稠色白,乏力自汗,纳少眠差咽痛,口干思饮,大便偏干,小便正常,舌质暗红,苔白腻,脉沉细证属久病肺气不足,痰湿内蕴,日久化热,复感外邪,肃降失司治宜益气固表,宣肺清热,化痰止咳。方用玉屏风散加味:黄芪15g,白术15g,焦山楂15g,防风10g,苏梗10g,紫菀10g,款冬花0g,百部10g,金银花10g,连翘10g,甘草6g,芦根30g。连服4剂,诸症渐消,守原方加减继服20余剂,随防至今,慢性支气管炎未再复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