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
失眠,中医学亦称“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等,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其病情轻重不同,轻则有入寐困难,有寐而易醒,有醒后不能再寐,亦有时寐时醒等,严重者则整夜不能入寐。形成失眠的原因很多,思虑劳倦,内伤心脾,阳不交阴,心肾不交,阴虚火旺,肝阳扰动,心胆气虚以及胃中不和等因素都可以影响心神而导致失眠。总属阳胜阴衰阴阳不交,其虚者居多,久病虚实夹杂。如临床辨证属肝郁化火而引起的失眠,运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临床应用】
余氏3治疗46例失眠患者,皆为门诊病例,其中男20例,女26例,年龄23~65岁,病程3个月~5年。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合并其他各系统严重疾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酒精依赖者。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味,每日1剂,清水煎2次,混合药液,于午餐后及晚上睡前分2次服。2周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停用西药催眠药。
晚餐后禁饮茶及咖啡,按时睡眠,排除杂念。结果临床治愈21例(占45.7%):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显效11(占23.9%):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10例(占21.7%):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h;无效4例(占8.7%):治疗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而加重。总有效率91.3%
【病案举例】
1.吴某,女,21岁,大学生,1998年11月9日初诊,患者失眠多梦1年余,曾多方诊治,服中西药疗效不佳,故前来就诊。经详细询问,方知患者发病前曾与人发生口角,之后就经常出现失眠多梦,睡卧不安,甚则出现彻夜难眠,并伴有烦躁不安,头晕,口口,,
苦,舌质红,苔黄,脉弦数。证属肝郁化火,扰乱心神。治以清肝泻火,镇心安神。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柴胡、栀子、黄芩、睡眠明显好转,继服3剂后,诸症皆消。
木通各10g,泽泻、车前子(包煎)各15,生地、龙齿(先煎)、珍珠母(先煎)各20g,磁石(先煎)30,甘草6g服药4剂后,按:该患者因恼怒伤肝,肝气郁结,郁久化火,火热上炎,扰乱神明,心神不安,而致不能入睡。故予疏肝解郁、泻火安神法。故用龙胆泻肝汤直泻肝火,加龙齿、珍珠母、磁石以镇心安神。
2.王某,女,36岁,2000年5月21日初诊不寐月余,经服用谷维素、安定、维生素B1等及中药汤剂未效。症见心烦失眠,性情急躁,善太息,每于情绪波动则彻夜不眠,伴头痛头晕,胁肋胀痛,形体消瘦,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小便赤涩,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诊为不寐。证属肝失疏泻郁而化火,火扰心神。治宜疏肝解郁,泻火安神,拟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用:龙胆草、枳壳、郁金各10g,栀子、黄芩、车前子(包煎)、大黄(后下)各12g,柴胡、木通各9g,生地黄18g,黄连6g,甘草3g每日1剂。3剂后,大便通,小便利,胁痛减,头痛轻,失眠好转。原方去大黄,加合欢花12g,继进5剂而愈。4
按:本例因肝失疏泄,郁而化火,肝火上炎,扰乱心神,致心神不安而发为不寐。故予疏肝解郁、泻火安神法。方中黄芩、龙胆草清泻肝火;栀子清热泻火,解郁除烦;木通、车前子清利肝经湿热;生地黄清热除烦;柴胡疏利肝胆之气;甘草调和诸药;加枳壳、香附、郁金疏肝解郁;大黄泻热通便;合欢花解郁安神;黄连清心泻火,解热除烦。全方具有疏肝气、解郁结、泻实火、除烦热、安心神之效,故对肝郁化火之不寐具有良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