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加减治鼻出血医案、配方

养生之家导读:黄某,男,11岁。1998年11月25日初诊。从小易出鼻血,虽渐缓解,但仍然嚏后出血,治疗配方是什么?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黄某,男,11岁。1998年11月25日初诊。从小易出鼻血,虽渐缓解,但仍然嚏后出血,晨起为甚。伴涕多,色白质稀,经常头痛,终年四末不温,纳可,大便尚调,2~3日一行,寐安。

舌淡红、苔薄白,脉平。查两侧立特尔区:左侧浅在性糜烂,右侧溃疡充血,两者俱无活动性出血征象。令患者用脚跟跳动,未有头痛之苦。

辨证:清阳不升,固摄无力。

治则:补气升阳以止血。

处方:黄芪15g,党参、当归、仙鹤草各10g,白术、陈皮、升麻、柴胡、甘草各6g。

15剂,每日1剂,水煎服。配合外用红霉素眼膏敷鼻腔两侧立特尔区。药后鼻已不出血,喷嚏减半,头痛减轻,但仍四末不温。查两侧立特尔区:糜烂及溃疡有明显改善,仅见粗糙。再宗原旨,守方加仙茅、仙灵脾各10g.7剂,隔日1剂,水煎服,以巩固疗效。半年后随访,未有鼻出血现象发生。

按语:本案鼻出血显然是因为两侧立特尔区的创伤引起的。

汪石山的《外科理例》强调:溃疡首重脾胃。正说明脾主升清,如脾气虚则运化失健,生化精微无权,水谷精微难灌于上,鼻居脾位,鼻部肌肉失去濡养而致局部黏膜溃疡和糜烂,引起出血。

而脾主四肢,脾阳虚弱则四末不温;头痛,查非鼻渊所致,乃为清阳不升之故,更应验了本病属于中医的脾虚下陷、固摄无力之证根据《内经》“陷者升之”的理论,所以制定了补脾益气、升阳举陷的治疗原则,以补中益气汤为主,加仙鹤草止血活血。朱良春老中医认为,仙鹤草味苦辛而涩,涩则能止,辛则能行,止涩中寓宣通之义,故可使立特尔区创伤消失,鼻血得止,疗效满意。

养生专题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
通天达地汤解表清里,疏散风热。用于外感发热。那么,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