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女,38岁。1978年7月20日初诊。腹痛伴里急后重,痛则欲便,痢血晦暗,日行5~6次,面色无华,气短乏力,腰酸畏寒3年余。多方求医疗效不佳。诊见症如上述,舌淡,苔薄白,脉沉缓无力。大便检查可见红白细胞、脓细胞及少许巨噬细胞,大便培养可见痢疾杆菌及致病性大肠杆菌。西医诊断为慢性菌痢。
辨证:中气不足,脾肾阳虚。
治则:益气升阳,温补脾肾。
处方:党参15g,黄芪15g,炒白术10g,当归10g,陈皮10g,附子10g,升麻5g,吴茱萸8g,肉豆蔻10g,五味子5g,威灵仙10g,补骨脂10g,柴胡10g,甘草5g
服药5剂,诸症减轻,续服原方15剂。诸恙悉除,3次大便常规检查正常,大便培养阴性,病获痊愈。
按语: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肾中精气赖脾精之濡养才能不断充盛。本例因久痢不愈,伤及脾阳,脾虚精亏,肾失充养,肾阳虚衰,命火不足,不能暖脾,故病久难愈。用补中益气汤加威灵仙、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附子益气升清,温补脾肾,获得显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