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正气散加减治胁痛医案、配方

养生之家导读:胁痛是以胁肋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治疗配方是什么?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胁痛是以胁肋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肝居胁下,其经脉布于两胁,胆附于肝,其脉亦循于胁,所以,胁痛多与肝胆疾病有关。凡情志抑郁,肝气郁结,或过食肥甘,嗜酒无度,或久病体虚,忧思劳倦,或跌仆外伤等皆可导致胁痛。辨证时,应先分气血虚实,一般气郁者多为胀痛,痛处游走不定。血瘀者多为刺痛,痛有定处。虚证胁痛多隐隐作痛,实证胁痛多疼痛突发,痛势较剧。临床常见以下证型:①肝气郁结型胁痛。证见胁痛胀痛,走窜不定,胸闷纳呆,薄脉弦。治宜疏肝理气,方用柴胡疏肝散。②气滞血瘀型胁痛。证见胁部刺痛,固定不移,胁肋下或可触及结块,舌紫暗,脉沉涩。治宜祛瘀通络,方用旋覆花汤加味。③肝胆湿热型胁痛。证见胁痛胸闷,口苦纳呆,或尿黄身热,黄腻,脉弦数。治宜清利湿热,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④肝阴不足型胁痛。证见胁痛隐隐,口干心烦,头晕目眩,舌红少,脉弦细或数。治宜养阴柔肝,方用一贯煎加减。胁痛病因虽有外感内伤之分,但以内伤胁痛较常见。

【病案举例】

潘氏治疗一例顽固性胁痛。关某,男,41岁。患者平日嗜酒,沉默寡言,食欲欠佳,右胁反复疼痛两年,曾经几家医院治疗都未愈。曾到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检查,诊为神经痛。给予消炎痛片和维生素片口服痛止。昨天偶感风寒,胁痛又作。并觉微胀,痛剧时连及后背,全身怕冷发热,恶心呕吐。诊见患者呈急性痛苦病容,弯腰曲背,体温38.4℃,舌苔白腻,脉弦紧。此乃肝郁脾虚,寒邪侵袭少阳经,湿滞中焦,治以和解少阳,疏肝醒脾首先针刺患侧支沟、阳陵泉。得气后留针数分钟,胁痛减轻。再用小柴胡汤合藿香正气散化裁处方:柴胡、藿香、郁金、半夏、陈皮黄芩、厚朴、茯苓、苍术、甘草、元胡、白术、川楝子、白芍、生姜、大枣。煎服,一剂服完,热退痛去大半。翌日,又按上法针刺一次,并以上方出人再进一剂而愈。后以逍遥丸调理巩固一月。通过随访,至今未犯。

按:该患者多年嗜酒,胃伤脾虚而湿浊生。况平日沉默寡言,抑郁不欢。肝失条达,导致肝气郁结。而肝郁乘脾,使脾气更虚,湿浊更甚郁与湿结,故胁痛缠绵难愈。西药虽能止痛缓解,但一感受风寒,或情志失调,胁痛就会复发。此即《景岳全书·胁痛》所说“胁痛有内伤外感之辨,风寒邪在少阳经乃病为胁痛”,患者肝气郁结内伤未解,少阳经又为寒邪所侵外感。内外合病,所以胁痛剧烈。

我们用小柴胡汤合藿香正气散化裁,煎服两剂痛止热退后,用逍遥丸巩固,配合针刺疏通经气,和解表里,标本兼治,二年顽疾得以迅速治愈。

养生专题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
通天达地汤解表清里,疏散风热。用于外感发热。那么,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