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胸腹膜炎是常见的肺外结核,是由于结核杆菌及其代谢产物进入过敏机体的胸膜腔,使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蛋白质漏出,使胸腔渗透压增高而产生胸腔积液,是原发或继发结核累及胸膜的结果。
可表现为发热、腹水、腹痛或腹块等症状临床上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女性略多于男性,男女之比约为1:2。
【病案举例】
吴某,女,26岁,1997年8月5日初诊自述产后3月持续高热,消瘦,胸闷,气促,腹胀、腹痛。曾住院治疗,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求治于中医。诊见:形体消瘦,面色苍白无华,神疲懒言,语言低微,不思饮食,胸闷气促,腹胀腹痛,持续发热,无潮热、盗汗及咳嗽,舌淡、苔薄白,脉细微。结核菌素试验示强阳性。查体:胸廓饱满,呼吸音减弱,叩诊呈实音,腹部有揉面感,移动性浊音阳性。西医诊断:结核性胸膜炎、腹膜炎并腹水中医诊断:虚劳,证属肺脾气虚。治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处方:太子参、黄芪、白术、薏苡仁、大腹皮、桑白皮、茯苓、山药、白扁豆各15g,陈皮、莲子、十大功劳、桔梗、律草各2g,砂仁10g,甘草6g。水煎服,每天1剂。同时输人血白蛋白,予以支持。待患者胃气渐复,可以稍进饮食后,再加用抗痨治疗。中药原方随证服用半年后诸症大减,胸、腹水消失,体重增加,复查各项指标正常,痊愈。随访5年未见复发。7按:本例结核症状不典型,辅助检查未找到原发结核病灶,又持续高热,产后感染误导,故用多种杭生素无效。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补肺健脾,使胃气得复后,再使用抗痨西药治疗,因而能获良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