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加减治心律失常医案、配方

养生之家导读: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治疗配方是什么?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常见自律性异常或传导障碍引起的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或心律不齐等。精神紧张、大量吸烟、饮酒、喝浓茶或咖啡、过度疲劳、严重失眠等常为心律失常的诱发因素。心律失常特别多见于心脏病患者,也常发生在麻醉、手术中或手术后本病属中医“心悸”、“厥脱证”的范畴。

【临床应用】

倪氏以本方随证加减治疗心律失常,若窦性心动过缓,以本方加炙黄芪30g,桂枝15g;若窦性心动过速,以本方加炙黄芪30g,枝6g,龙骨30g,牡蛎30g,苦参20g,常获良效。

【病案举例】

陈某某,女,护士,45岁。主诉间歇性心悸忡6年。此次因烦劳,心悸复发。于1991年3月5日就诊,症伴胸闷,头晕,饮食不馨,大便软,夜不能眠,面色白,舌体胖质淡,苔白腻,脉弦疾数间呈结脉,听诊心率130次/分,心电图常规检查示:窦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性早搏。此乃思劳伤心脾所致治宜补脾益气、振奋心阳且宁心。治疗以参苓白术散加炙黄芪30g桂枝6g、龙骨、牡砺各30g(先煎)、苦参20g。连服21剂,每周复查心电图1次,最后2次心电图正常,心率86次/分,心悸消失,夜能入眠,食欲增加,大便正常。追访2年,多次复查心电图均正常。

按:患者间歇性心悸怔忡6年,患病时间较长。从中医五行学说角度辨证,心属火,脾属土,火生土,心病日久,母病及子,故见饮食不馨,大便软,面色白等一系列脾胃虚弱之象。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失养,无力升清降浊,清阳之气不能上达头部,则见头晕,夜不能眠等症。故治疗时从脾胃入手以参苓白术散补脾益气、振奋心阳,药证合参,收效良好。

养生专题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
通天达地汤解表清里,疏散风热。用于外感发热。那么,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