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中丸加减治口臭医案、配方

养生之家导读:口臭,也称“口气”,治疗配方是什么?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口臭,也称“口气”;就是人口中散发出来的令别人厌烦、使自己尴尬的难闻的口气。

口臭不是病名而是一种症状,临床表现为口中散发臭气,其因或为齿病变,或因消化不良,在男女老幼正常人或病人中广泛存在,令人十分厌恶烦恼,给生活工作和交往造成诸多不便,要求治疗的日见增多。医者多从胃火和食滞来治疗口臭。口臭是成年人常见的口腔症状,分为口源性和非口源性两大类,其中85%90%口臭来源于口腔本身。口臭气味中最主要的成分为可挥发性硫化物,此外还含有吲哚、粪臭素、短链酸、氨类、尸胺等成分。“口臭”是某些口腔疾病、鼻腔疾病和全身疾病最早出现的一种临床症状医学上将“口臭”的气味细分为嗜好性臭味、食物性臭味、腐败性臭味、脓性臭味4种中医对口臭记述颇早,又名“出气臭”、“口气臭”、“口气秽恶”、“臭息”等,认为口臭是五脏六腑功能失调的结果,其关键在于脾胃功能的失调。脾胃居于中焦,经云:“中焦如沤”,所谓“沤”

是指水谷浸泡在此进行腐熟,然后“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而腐熟水谷全赖阳气的推动;现中阳虚损不能充分腐熟水谷,阳不化气,阴不成形,秽浊之气上逆而出,发为口臭。西医则认为口臭的原因主要是厌氧菌感染,可加强口腔卫生,应用中药黄连、黄芩抗厌氧菌感染,效果良好。

【临床应用】

雷长隆采用清胃凉血、祛热除湿、通滞化浊的加味清胃散治疗口臭。胡珂用降胃化浊法治疗口臭!而谢氏认为口臭患者大多饮食不节,嗜食辛辣,损伤胃阴,口臭的根本病机在于胃阴损伤,虚火上炎15】。李方16在临床上运用理中汤加味治疗口臭,效果令人满意。

【病案举例】

李某,男,50岁。口中常有秽浊之气,其味臭不可近人。饮食恶冷喜热,腹胀便溏,1日数次。查:体瘦,口中气味浓臭,舌淡边有齿印,苔白滑,脉沉迟。诊断:口臭脾阳不振,浊逆上泛)治宜温阳健脾,升清降浊。方用理中汤加味:党参18g,白术30g,干姜18g,炙甘草18g,制附子9g。服药10剂后口中气大减,腹胀消失,大便1日2次,已成形。虑其脾虚日久,胃中积滞一时难以消尽,嘱更服附子理中丸调理至诸症消除按:脾胃居于中焦,经云:“中焦如沤”,所谓“沤”是指水谷浸泡在此进行腐熟,然后“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而腐熟水谷全赖阳气的推动,现中阳虚损不能充分腐熟水谷,阳不化气,阴不成形,秽浊之气上逆而出,水谷不分夹杂而下,症见:口臭,便溏;脏寒生满则见腹胀,饮食恶寒喜热;舌淡边有齿印,苔白滑为脾虚湿停之象,脉沉主病在里,迟主寒。口臭为临床常见杂病,其治多从清胃养阴立法,然本症除口臭外尚有腹胀自利,舌脉之象亦主里主寒。理中汤正为中阳虚寒而设,加附子以助温阳之力,重用白术以实脾益气。全方共奏温阳健脾,升清降浊之功。

养生专题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
通天达地汤解表清里,疏散风热。用于外感发热。那么,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