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偏瘫是后天获得的一种神经系统综合征,多起因于各种感染,也可因惊厥后脑损伤、心脏病变、颅脑损伤、脑血管畸形所致,其病理变化为脑血管出现狭窄或闭塞。中医学认为小儿急性偏瘫乃感受风邪或湿热之邪,并流入经络,导致相应部位的经络闭阻,气滞不行,血瘀不通,进而使气血亏损,筋脉失养,产生肢体瘫痪,口眼歪斜等症。
【病案举例】
患儿杨某,男,5岁半,初诊以高热10天(T39~39.5℃),惊厥3天,伴嗜睡,吞咽困难,左侧肢体偏瘫,大便5天未解,舌质工,苔黄燥,脉弦数,病理征阳性。因病儿来自农村,就诊前在乡私人诊所已治疗5天,病情加重后才转来我院治疗。人院后查体:体温39.5℃,心率120次/min,呼吸26次/min,听诊双肺呼吸音略粗,未闻及干湿罗音及哮鸣音,双侧瞳孔等大,对光反射减弱,左侧病理征阳性。血常规示:淋巴细胞增高、白细胞总数增高。请神经内科医生会诊,诊为病毒性脑炎所致小儿急性偏瘫治疗西药给予青霉素、低分子右旋糖酐、激素及口服维生素B、ATP等。配合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因大便干燥加生大黄5g,5剂后患儿惊厥停止,高热降低(T38~38.5℃),大便解出羊屎状便。以上方去生大黄,再进5剂,高热嗜睡消失。此时停西药抗生素等继服中药20剂后,患儿病理征消失,左侧偏瘫功能恢复。患儿出院带中药10剂回家,并嘱家属帮助患儿进行肢体功能锻炼,配合针灸理疗治疗。3个月后患儿肢体功能全部恢复。1年后随访,患儿生长发育正常。3按:本例小儿急性偏瘫以中西医结合治愈,西医用常规药物治疗,中医辨证施治,切中病机,以补阳还五汤为主,将补气、活血化瘀和疏通经络结合运用,方中重用黄芪补气,使气足而血行,经络通畅,配合归尾、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地龙通络,共同起到补气活血、逐瘀通络的作用。故用此方治疗小儿急性偏瘫较单纯西药治疗其效更佳。本病的早期治疗在补气活血、通络的同时,应注重清热化湿,如选用金银花、黄芩、葛根、苍术等药,可使疗效增强。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黄芪有调节免疫功能及强壮作用;桃仁、红花可扩张血管,增加外周血流量;当归、赤芍、川芎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川芎能改善软脑膜微循环和外周循环明显增加脑血流量,减轻脑水肿和微血管内纤维蛋白原沉积,修复变性的神经细胞树突和保护动脉内皮细胞。此外,活血化瘀药尚有抗组织缺氧作用,并有助于结缔组织软化吸收。这些研究结果均为我们的有效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