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加减治血栓性静脉炎医案、配方

养生之家导读:血栓性静脉炎多发于下肢,为下肢静脉曲张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治疗配方是什么?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血栓性静脉炎多发于下肢,为下肢静脉曲张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静脉曲张瘀血,局部血流滞缓;局部静脉功能的障碍导致足及小腿区皮肤营养发生变化,以致出现皮肤萎缩、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甚至并发湿疹和溃疡。局部静脉长期曲张瘀血,静脉壁损伤,血流滞缓,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极易形成血栓,从而表现为皮下硬结柱状或网状索条状物,局部红肿疼痛、压痛、皮温升气等血栓性静脉炎的典型临床表现,一般无全身症状。血栓性静脉炎属中医学“脉痹病”范畴,病机总则之为气虚血行无力,瘀滞于经络而成。

【临床应用】

刘氏用益气活血法治疗下肢血栓性静脉炎128例,佐以通络散结,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药物组成:生黄芪45g,赤芍15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地龙15g,当归15g,全蝎5g,土鳖虫6g,连翘30g,半枝莲15g,每日1剂,水煎服,15剂为1个疗程,间隔3天,继行下一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痊愈94例,占73.43%;有效28例,占21.88%;无效6例,占4.69%。42例合并下肢溃疡者溃疡全部愈合。

【病案举例】

张某,男,50岁,1995年10月9日初诊。患者既往有下肢静脉曲张病史20余年,半年前左下肢出现皮下硬结,后渐增长至核桃大,下肢沉重酸乏,他医诊治无效。查:双下肢青筋暴露,左下肢小腿内侧见直径2.5cm皮下硬结,周围呈网状索条状物,局部肿胀,皮色暗红、灼热、压痛。查白细胞计数8.410L中性粒细胞占69%,淋巴细胞占31%。此乃气虚推动无力,脉络瘀阻所致,治宜益气活血,通络散结。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方药:生黄芪45g,赤芍15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地龙15g,当归15g,全蝎5g,土鳖虫6g,连翘30g,半枝莲15g,每日1剂,水煎服。上方服36剂,局部炎症消退,皮下硬结及索条状物消失,患肢活动有力,随访1年未复发57

按:本例患者既往有下肢静脉曲张病史2余年,病在络脉,且久病致虚致瘀,其病机主要为气虚推动无力,血液运行缓滞,脉络瘀阻,治宜益气活血为主,佐以通络散结,方以补阳还五汤加味。方中重用生黄芪以补气行血;当归、赤芍、川芎、地龙桃仁、全蝎、土鳖虫活血通络;连翘、半枝莲解毒散结全方共奏益气活血,通络散结之功。

养生专题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
通天达地汤解表清里,疏散风热。用于外感发热。那么,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