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
痢疾是因外感时行疫毒,内伤饮食而致邪蕴肠腑,气血壅滞,传导失司,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赤白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具有传染性的外感疾病。古称肠辟、滞下。为急性肠道传染病之一临床以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大便脓血为主要症状。若感染疫毒,发病急剧,伴突然高热,神昏、惊厥者,为疫毒痢。痢疾初起,先见腹痛,继而下痢,日夜数次至数十次不等。
【病案举例】
姜某,男,68岁,农民,1992年9月23日初诊。患者大便稀质,有白色黏液,日十余次,伴腹痛下坠,里急后重2周余曾服“痢特灵、氟哌酸”,静脉滴注“氨苄青霉素等药,均不效。诊见面色萎黄,神疲乏力,手足不温,舌淡苔白,脉细。诊为痢疾证属阳虚寒10g,g,木通10g,桂枝6g,大枣5枚,炙草6g,当归凝,气血壅滞。治宜温阳散寒,行气活血。拟当归四逆汤加味12g,吴茱萸9g,延胡索9g。水煎服。服药4剂痢止而愈黄芪按:患者年老,阳气虚衰,阴寒内生,气血壅滞,大肠传导失司。
血络受损而为下痢。用当归四逆汤合吴茱黄温经散寒,和血通络,加黄芪益气助阳,延胡索理气止痛。诸药合用邪除而痢止。
![]() |
|
---|